醫療常識★一家三口都得了梅毒!毒竟然是這樣傳來的...

一家三口都得了梅毒!毒竟然是這樣傳來的...

我本來還沒有準備寫有關性病和性傳播性疾病的問題,但最近有個網友問了我十幾次,幾乎天天都在詢問住旅館是否會得梅毒。雖然我回答了她,但是她不斷地拿網上的事來說,既是詢問又是反駁。由於實在是感到有些可悲可惱,乾脆把這個問題多說幾句。

一家三口都得了梅毒!毒竟然是這樣傳來的...

在網上搜了一下,的確有很多“一家三口在高級旅館染性病”,“一家三口旅遊染梅毒”等等之類的報導,甚至有專家說握手都可以染梅毒。見到這樣的報導,聽聞這樣的專家,我也真的是醉了。梅毒可以在賓館洗澡患上,握手會感染梅毒?

仔細看這些報導,在這些一家三口之中,總有一個不到2歲的孩子或者7、8歲的兒童,作為家庭成員染上這個經典的傳統性病,好像還沒有哪個報導說一家三口中的孩子有15、6歲才得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這樣(或者這類)一家三口染梅毒,其傳染源根本不是旅館、馬桶或者握手,而是性傳播疾病和垂直傳播(母嬰傳播)所致,與賓館、旅店的毛巾、握手沒有絲毫的關係。他們都是父母患病的受害者,而非在賓館或了旅館染病,握手更是不可能。

一家三口都得了梅毒!毒竟然是這樣傳來的...

如果夫妻二人中有一位得了梅毒,夫妻互相傳染的結果,使得母親在孕期間可將梅毒傳給胎兒。嚴重的話,胎兒會流產或胎死腹中,但輕微的,或者感染較遲的新生兒會存活下來,只是從生下來的那天起,就患上了先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分為兩大類:一類稱為早期先天性梅毒,主要是指兩歲以內發病的幼兒。早期先天性梅毒相當於成人的二期梅毒,病情較重,可在出生後3週就出現臨床症狀,發育營養差,主要表現為肝脾腫大、骨軟骨炎或骨膜炎、黃疸、皮膚淤斑或紫癜性皮膚病、淋巴結腫大、水腫、積水和腹水、鼻炎或嬰兒鼻塞(流涕)、肺炎、心肌心包炎、腎炎和假性癱瘓等。

如果感染更輕,孩子會在在5~8歲才開始發病,13~14歲才表現出多種臨床症狀,如實質性角膜炎、神經性耳聾、畸形牙、梅毒疹、鼻中隔穿孔、馬鞍鼻等,稱為晚期先天性梅毒。由於這類孩子發病太晚,在婦產科很難見到,很多婦產科醫師甚至兒科醫師都不一定見到過。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先天性梅毒,特點都是沒有硬下疳,但早期發病的較晚期發病的為重。晚期發病的患兒較輕,心血管受累少,骨骼、感官系統如耳、眼、鼻受累多見。還有的患兒沒有任何臨床症狀,但梅毒血清反應陽性,稱為先天性潛伏梅毒。如果從來沒有檢查的話,父母很可能忽視孩子的症狀,這類人多數在因其它疾病就診時診斷出來。

 

明白了上述先天性梅毒的發病時機與機制,我們對於類似的新聞,就了然於心,付之一笑。梅毒螺旋體是種厭氧微生物,離開人體後很難生存,乾燥環境下1~2小時會死亡;對化學消毒劑非常敏感,在1%~2%石炭酸中數分鐘內會死亡;肥皂水也能立即殺死梅毒螺旋體。人作為唯一傳染源,只有緊密的直接接觸,梅毒螺旋體才會經皮膚粘膜處的破損或微小損傷進入人體,造成感染。其中,性接觸感染佔95% 以上。通過間接途徑如患者的污物、毛巾、食具、醫療器械等傳播者,是相當罕見的。在住賓館或旅館時,只要毛巾、被褥等是消過毒的,從這裡感染梅毒幾乎是不可能的。握手是不可能感染梅毒的。如果握手可以感染梅毒,經常與患者打交道的醫生,恐怕個個都會被感染。

相關推薦

▲腹部電腦斷層影像發現巨大腫瘤,連脊椎都受到壓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減不下來的「大肚腩」竟不是脂肪,而是巨大腫瘤!68歲的楊先生,身材高大壯碩,一次心肌梗塞發作撿回一命後,便積極減重,5年下來,四肢都瘦了,偏偏就是一個大肚子怎瘦也瘦不下來,十分困擾,沒想到就醫一檢查,原來占據腹部的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一口氣出現三款藥物出包!食藥署今(17)日下午公布最新藥品回收警訊,包括關節炎用藥的「”永勝”飛佳膜衣錠100毫克」及皮膚用藥的「”仙台”衛膚龍軟膏」、「易麗膚泡沫液」,分別因為被發現不純物增加或主成分不足標準,必...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記者 資料來源/CDC 為什麼要接種追加劑疫苗?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建議,考量COVID-19疫苗接種後之免疫保護力可能隨時間下降,為積極因應COVID-19病毒變異株對於國內防疫造成之威脅,降低COVID-19疫苗感染與感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年底台北市長選戰煙硝味越來越重,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昨狠酸「提一個豬頭都要當選,市民會這麼傻嗎?」有意參選的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則回應任何人想參選都不應該受到這樣的侮辱及人身攻擊。對此,同為市長熱門人選的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7)日也被問到,認為黃珊珊口中的豬頭是誰?陳時中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