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一年未長高4公分 小心孩子生長落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年未長高4公分 小心孩子生長落後

一個學期又要結束了,除了注意孩子的課業表現,也提醒父母看看孩子的成長情形。孩子的生長需要長期記錄,並對照「兒童生長曲線」表了解孩子的生長速度。如果一年孩子的身高長不到4公分,建議儘速至小兒內分泌科進行檢查,由醫師評估是否因生長激素不足導致,以便接受合適的治療。醫師提醒,青春期的結束就是生長的結束,若結束青春期後才發現生長問題,可能會錯失治療時機。

固定追蹤身高 並對應兒童生長曲線表

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暨特聘教授蔡輔仁醫師表示,生長要看長遠,建議父母留意孩子每個階段的生長情況。兒童健康手冊上有衛生福利部公佈的「兒童生長曲線」表,孩子7歲前(進入小學前),父母可以在手冊上紀錄孩子的身高並進行比對;就學後,校護每年也都會幫孩子量測身高與記錄。若孩子身高掉到第3百分位或超過第97百分位父母都應該注意。

青春期前孩子 一年未長高4公分是警訊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任蔡立平醫師表示,青春期前的孩子身高一年長不到4公分就是生長警訊,身高問題要在生長板閉合前補救。生長板位於長骨兩端,在成長期結束前,會受生長激素、甲狀腺素、性腺荷爾蒙等內分泌影響,讓骨骼細胞成長,身高就可以持續長高;青春期後,性荷爾蒙使生長板加速生長,一旦與骨頭密合在一起,孩子再長高的機會很有限。

若懷疑孩子有生長落後的狀況,建議至小兒內分泌科進行檢查,讓醫師找出孩子生長落後的主要原因。另外,低出生體重兒(體重1800至1900克)的孩子,有15%機率2歲後會跟不上生長曲線。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生活狀況,鼓勵孩子多運動、充足睡眠、均衡飲食避免肥胖。肥胖是性早熟的危險因子,也壓縮生長時間。

生長激素缺乏 可就醫治療改善

蔡輔仁副校長表示,生長激素是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為正常發育所需關鍵,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可能導致孩子身材矮小。小兒內分泌科醫師會透過詳細的檢測,確認是否為生長激素不足導致的生長干擾。身高並非健康指標而是疾病指標,醫師也會確認生長干擾是否來自於疾病(如透納氏症、小胖威利症)。

若確診為生長激素缺乏,可藉由每日睡前注射生長激素幫助孩子正常發育,但必須在生長板完全閉合前接受治療才有效。生長激素治療需要定期回診,醫師會視施打的成效、生長板的密合狀況來進行評估,但及早發現生長問題、及早治療更重要。

蔡立平主任分表示,有些父母對於生長激素的治療會有些疑慮,但生長激素已經有30年左右的使用歷史,不需過於擔心安全性。雖然使用生長激素可能偶而會有頭痛、手腳腫脹、血糖上昇、甲狀腺功能變化等副作用,但發生率不高,只要主動和醫師說明,醫師會評估改變劑量或治療方式,來緩解這些副作用。

 

【原文章請見:一年未長高4公分 小心孩子生長落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戴防護配備很重要,當心上了戰場後,後悔莫及!台中有一名二十歲的男性大學生,近日出現發燒且畏寒、全身倦怠等現象,因此到台中醫院就診,但經醫師檢查,全身卻都無任何異狀,只有莫名發燒,經輾轉看診,幾天後醫師尋進漸進把所有可能性都納入考量,發現男大生坦承近期有不安全性行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夏季天氣炎熱,多數人都會透過喝水來消暑,但對於兒童來說,多喝水真的沒事嗎?書田診所小兒科葉勝雄醫師表示,一歲以下的嬰幼兒,若一下子攝取過多水分,恐會導致水中毒。 嬰幼兒腎臟發育不完全 過多水分恐造成水中毒 經過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近2成的家長,除了奶或副食品外,給...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愛滋病雖然已不再是世紀黑死病,但預防勝於治療,擁有良好的觀念與性行為,才能真正遠離愛滋病,根據新北市衛生局表示,愛滋等性病是青壯年族群中,發生率最高的傳染性疾病,截至102年底,新北市愛滋感染人數有5,865人(全國26,475人),其中,又以20~39歲就佔了8...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夏天,由於氣候炎熱的關係,使得食物容易因操作或保存不當等原因,造成疑似食物中毒的情形,然而,食物中毒最主要的致病細菌為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 腸炎弧菌常見於水產品,沙門氏桿菌常見於禽畜產品尤其以未清洗過的蛋最易汙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常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