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一排便就流血、撕裂傷,醫用1招「整型肛門」擺脫瀉藥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一排便就流血 撕裂傷,醫用1招「整型肛門」擺脫瀉藥

73歲柯先生從年輕時就有排便流血的困擾,幾十年間求醫無數,也接受過不少次痔瘡手術,但始終沒有好轉,年紀長了更演變成稍一出力就流血,反覆裂傷、疼痛。大腸鏡檢查確定柯先生的腸子沒問題,但排便的困擾持續,近幾年已經惡化到不吃瀉藥就無法排便,一天甚至要吃4到6顆。直到醫師採取手術治療肛門狹窄問題,才恢復正常排便功能。

肛門狹窄無法排便,原因有2種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蕭光宏表示,為患者進行指診時發現,柯先生的肛門已經狹窄到連一根小指頭都進不去,診斷為「肛門狹窄」,是指肛門口徑變小,造成排便時肛門疼痛,糞便難以通過。一般來說,造成狹窄的原因如下:

慢性肛裂:
通常是解便造成反覆撕裂傷使肛門口纖維化,括約肌失去彈性。治療方法為透過手術,僅需切開肛門括約肌讓其放鬆即可。

手術造成的肛門狹窄:
因手術切除過多肛門組織,導致肛門皮膚不足,進而伴隨張力過大、過緊,發生率約1.5~3.8%。但在治療上,無論是手術評估或技術都困難許多。

蕭光宏進一步說明,若為手術後造成的肛門狹窄,由於皮膚組織不夠,無法單靠放鬆括約肌解決,過去多以「肛門撐開」的方式緩解,在患者塗抹藥膏後,用手指、物品撐開肛門口,但這樣的做法會造成反覆撕裂傷,甚至使內括約肌鬆弛、不規則斷裂,嚴重恐致無法收縮、排便困難、甚至失禁。

醫為肛門拉皮整形,成功避免術後失禁風險
「皮瓣手術」一種是治療肛門狹窄的方式。蕭光宏解釋,需先將內括約肌放鬆,再從肛門外臀部的皮膚設計一個皮瓣,拉到肛門內縫合,補足肛門內側皮膚的不足。但皮瓣有多種做法,其形狀、大小、寬度須視患者情況而異,若不夠大會造成張力過緊,傷口癒合不易,手術效果差;太大則有太鬆、大便失禁的風險。

考量柯先生的肛門已做過多次手術非常狹窄,因此醫師採用改良式的菱形皮瓣縫補,並利用延長菱形一角分散張力。所幸術後3天,柯先生即可正常排便,從此無須再服用瀉藥。

患者是否適合皮瓣手術須從臨床症狀與發生原因評估,若是年輕患者,考量來日方長,不宜以瀉藥度日,會建議積極治療;若為年長患者,思及術後恢復能力及失禁可能,需進一步與醫師討論。蕭光宏提醒,一般民眾如有便祕問題,可先靠飲食、水分、運動等日常生活的調整來改善,若情況嚴重或常有排便出血的問題,則建議就醫檢查是否有生理結構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偏頭痛其實不單只是頭痛,還有造成其他許多症狀,今天Mary就要帶大家認識偏頭痛的症狀~     會噁心、嘔吐,且有怕動、怕光、怕吵的狀況。 可能伴隨神經症狀,如視力模糊、視野缺損、閃爍的光點或物體的形狀改變。 還有肢體無力、感覺異常、暈眩、眼球動作障礙等。 偏頭痛嚴重的話,可能造...

閱讀詳情 »

尿毒症會影響的範圍不是只有泌尿系統,會進一步的影響到身體許多系統,引發很多的症狀,今天Mary要來跟大家介紹尿毒症的症狀~     神經系統症狀,疲倦、頭痛、頭暈、無力、抽筋、注意力及記憶力減退。   心血管症狀,浮腫、尿量減少、心包膜積水、高血壓、心臟衰竭。 &nbs...

閱讀詳情 »

之前Mary有介紹過甲狀腺癌與鈣化現象,今天Mary要來跟大家談談,甲狀腺癌的危險因子~     少部分患者是因為放射線,如18歲前接受到核災等過量放射線,以及曾接受過頸部或胸部的放射線治療者。   遺傳因素,甲狀腺髓質癌有20%的家族遺傳,甲狀腺乳突癌也可能具遺傳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