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次戰勝耳鳴、眩暈和失智~女中醫:先喝這湯解除過勞

老是感覺耳鳴、眩暈,看了耳鼻喉科醫師,做了許許多多的檢查,還是找不出根本原因,每隔一陣子,耳朵就會突然地傳出聲響,且時常伴隨著頭暈目眩。中醫師提醒,長期耳鳴和眩暈可能增加失智的風險,想要一次戰勝這3種問題,必須先把「過勞」解決!

一次戰勝耳鳴 眩暈和失智~女中醫:先喝這湯解除過勞

莫名耳鳴和眩暈,可能連儀器也找不到原因

耳鳴和眩暈都是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主要與耳朵內部出現結構性病變有關,但有許多時候,病人在接受檢查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等高科技儀器檢查,甚至做了腦波檢查之後,依然找不到明顯的異常。

這種情況就像顆不定時炸彈,患者永遠不知道耳朵何時又會發出唧唧聲響,或類似電磁波雜訊的聲音,也不知道哪天大腦又莫名其妙轉圈圈了。而且,臨床發現有類似困擾的人,越來越多了!

小心!耳鳴、眩暈和失智是一夥的

鹿港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林親怡表示,雖然現代醫學還沒有明確的證據顯示耳鳴和眩暈會增加日後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但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三者是難兄難弟,彼此之間有一定的關連。如果長期輕忽耳鳴和眩暈,距離失智的日子可能也不遠矣!

一次戰勝耳鳴 眩暈和失智~女中醫:先喝這湯解除過勞

中醫認為耳鳴、眩暈,與失智一樣都屬於「虛勞病」。

林親怡中醫師補充說明,撇開耳道結構性病變引發的耳鳴和眩暈不談,中醫認為一般儀器找不出原因的耳鳴、眩暈,與失智一樣都屬於「虛勞病」,說白話就是指「身體不夠勇」。

而引發的原因,可能是先天體質不夠好,可能是身體機能隨著年紀增長而退化,可能是長期壓力超過負荷、也可能是常搬重物、工時過常、失眠或是手機用太久。值得注意的是,臨床確實有許多因耳鳴、眩暈合併健忘的病人,在聽從醫師建議少用手機之後,症狀就獲得改善了。

一樣是眩暈,勞心和勞力表現大不同

其實,一樣是後天習慣造成的「虛勞」,勞心和勞力的表現症狀卻有很大的不同。先來談談「勞心型」,常見於用眼過度、愛操煩的人,耳鳴發作時常伴隨著天旋地轉式的眩暈,且常有噁心、嘔吐和頭脹之感,中醫認為此多屬於「肝腎陰虛」體質。

而工時長、靠苦力工作賺錢的人,則為「勞力型」,除了易有全身痠痛和頭痛的不適之外,耳鳴發作時也常伴隨著頭重腳輕式的眩暈,患者經常有「眼前突然變黑」的感覺。中醫認為勞力型虛勞者,多與「氣血不足」體質相關。

一次戰勝耳鳴 眩暈和失智~女中醫:先喝這湯解除過勞

針對過勞所引起的耳鳴和眩暈,平時可適度透過食補調整體質,預防發作。

揮別耳鳴和眩暈人生,日常保養可以這樣做

如何改善呢?林親怡中醫師強調,無論是勞心型或勞力型,耳鳴和眩暈發作時一定要先找醫生;待症狀獲得穩定控制後,再由中醫師針對個人體質進行調理和保養,防止復發。

原則上,體質調理看醫生,日常保養可以靠自己。民眾自己可以做的是:每天給自己充足的睡眠,並且建立「中場休息」習慣,平均每勞心或勞力50分鐘,休息10至15分鐘,避免過勞。休息時,勞心者可按摩頭部太陽穴、風池穴,以及手部內關穴;勞力者可按摩膝蓋外側下方的足三里,幫助調理氣血,舒緩不適。另外,也都可以適度透過以下食療來調養身體:

【養生食療】

  • 材料:黃耆5錢、當歸1錢、西洋參1錢、白朮3錢、茯苓3錢。桂圓(去籽)、蓮子,份量依個人喜好。

  • 作法:

    1. 先將乾燥蓮子用水泡軟。

    2. 鍋(壺)中加入約600cc涼開水。

    3. 黃耆、當歸、西洋參、白朮和茯苓以紗布包妥後,放入鍋(壺)中與蓮子共煮約20至30分鐘。

    4. 最後,撈起藥材包,放入桂圓以小火續煮5至10分鐘左右即可。

  • 小叮嚀:如果有口乾舌燥、口瘡、便秘等上火傾向者,不可加桂圓。常坐在冷氣房工作的朋友,可以加少許的薑汁或薑片,溫煦脾胃。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8/614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現年40歲的阿財,曾跟著媽媽遠赴南半球生活,30歲那年起,阿財發覺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甚至總覺得有祕密的特務組織企圖傷害他,他忍不住大吼大叫,驚動鄰居報警將他送醫。家人起初以為是「卡到陰」而求神問卜,但送醫後確診為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根據中央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盛行率,在台灣兒童間高達5至7%,以往被認定為與遺傳有關的病症,如今卻與過敏、貧血、免疫球蛋白較高等有相當程度的關係,也就是說孩童的過敏症狀其實與過動呈正相關。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過敏一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參加選舉造勢時,發現臉歪一邊、眼睛無法閉起來而就醫,判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暫時麻痺。經治療休息後已返回行政院上班。北市聯醫和平婦幼神經內科王培軒醫師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時表示,像是天氣變冷、感冒及熬夜,一旦扺抗力變差,不分男女老少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灣有超過15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根據資料統計,有4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需進行少鹽、少糖、少油等飲食限制,而為了有效控制血糖,試圖依靠飢餓療法等極端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控糖,反而容易使血糖範圍飄移、熱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