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這個時間吃薑,提神效果不輸一杯咖啡!薑棗茶解暑去寒

養生,不可一日無薑!大家熟知吃薑的好處,除了能暖胃、感冒去風寒之外,薑還是天然的抗菌劑,吃壞肚子腹瀉、嘔吐,嚼塊生薑很管用。此外,薑更是解暑的良藥,能把各種外邪去除。以及在適當時機吃薑,竟然還有如喝咖啡一樣的提神效果。但是,吃薑的最佳時機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吃薑到底要不要去皮?來聽中醫師破解。

這個時間吃薑,提神效果不輸一杯咖啡!薑棗茶解暑去寒

吃薑要去皮嗎?原則:發汗就去皮,不需要發汗就留皮

先來了解「吃薑,要去皮嗎?」現在的食譜中,凡是用到薑的,必然會出現千篇一律的三個字:「薑去皮」。從什麼時候開始,薑皮必欲去之而後快?中醫師陳允斌在新書《吃法決定活法3 不起眼的超級食物:蔥薑蒜、糖、漬物的驚人妙用》中表示,其實,薑皮絕非可有可無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去皮吃還是帶皮吃,其實,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

怎麼定呢? 其實非常簡單,只要記住一點就可以了:「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對陰陽關係。」薑肉性熱,所以薑皮性涼。薑肉發汗,所以薑皮止汗。」一旦理解這個簡單原理,自然就知道什麼時候去皮吃,什麼時候應該帶皮吃了。

簡單地說,需要發汗就去皮,不需要發汗就留皮。日常長期食用,一般也不去皮,以免積內熱。受了風寒,喝薑湯發汗,自然就是去皮為好。而平時喝生薑紅棗茶祛寒,不需要發汗,則不必去皮,這樣比較不容易上火。至於一般做菜用薑,肯定是帶皮吃了,以免偏性。喜歡吃大閘蟹用的薑汁可以去皮,以利平衡蟹的寒性。

這個時間吃薑,提神效果不輸一杯咖啡!薑棗茶解暑去寒

吃薑要去皮嗎?需要發汗就去皮,不需要發汗就留皮。

★吃薑好處一:薑是解暑良藥

古代治療中暑暈倒的人,有一個方法就是給他灌點薑汁。對現代人來說,夏天不僅是防暑的問題,更要防寒。因此夏天吃薑就更加重要了。

這個寒,從兩個方面來,一是風寒:夜裡開空調睡覺,寒氣侵入毛孔了,此時,早晨要趕快喝點薑茶補救一下。二是內傷寒:現在有冰箱,夏天許多人喝大量冰品飲料。可是夏天人體的陽氣都浮在表面,內裡是一座空城。冰凍的東西吃下去,五臟六腑都會受害。常吃點薑,暖暖胃,不讓寒氣積累傷害健康。

夏天辦公室的空調溫度多半調得很低,推荐喝「薑棗茶」解暑防寒。但是,不要去薑皮,否則出汗過多再吹空調的冷風就不好了。

這個時間吃薑,提神效果不輸一杯咖啡!薑棗茶解暑去寒

解暑防寒薑棗茶。(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解暑防寒薑棗茶】

材料:老薑3片、曬乾的紅棗3、4顆。

做法:

1.早上把薑切成薄片,用保鮮膜包好帶到辦公室。

2.把薑片放入保溫杯中,加入紅棗,沸水沖泡,蓋上蓋子悶一會兒就可以喝一上午。

3.體虛的女生,可再加一點黑糖。

注意:紅棗最好把皮捏破再泡,更容易出味。

★吃薑好處二:氣血循環、提神

民間有「朝含三片薑,不用開藥方」的說法,而古代醫書中也有明載:「一年之內,秋不食薑;一日之內,夜不食薑。」這句話。可見早上比較適合吃薑,因為睡覺剛醒來氣血流動較慢,透過適度吃薑,幫助氣血循環,讓血液流動加速、促進代謝,並會有提神的效果,如同有的人習慣早餐喝咖啡提神一樣。

【健康小叮嚀】:

雖然吃生薑能有助養生益壽,但是,因為屬性辛熱燥烈,仍然比較刺激,建議體質偏陰虛有熱、患有肝炎的病人、眼睛乾澀、好發青春痘、喉嚨不舒服,或是孕婦等,都要少吃或避免食用。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614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享受性福的過程中,為了避免愛滋病、淋病、梅毒等性病的傳遞或避免意外懷孕,最直接的選擇就是於性行為中全程使用保險套以隔絕體液接觸。而保險套是什麼呢?在使用保險套上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政府有什麼樣的措施來確保保險套的安全、有效性?保險套為醫療器材 可避孕、預防性病傳遞食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李小姐,去年三月發現胃賁門部有個6.7公分大的黏膜下腫瘤,進一步檢查診斷為胃腸道基質腫瘤且無遠端轉移,經醫師評估建議採以內視鏡手術治療,術中順利切除腫瘤並保留器官功能,術後恢復良好,目前持續接受胃鏡與電腦斷層掃瞄追蹤,無復發跡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完整保全器官功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5歲男性,有高血壓病史,長期規律服用藥物控制,今年2月參加民生醫院四癌篩檢的大腸癌項目,篩檢結果發現,糞便潛血呈陽性反應,院內社區管理師以電話聯繫個案,但病患卻表明並無不適,不願回診就醫,進一步了解才得知患者因身視障因素,加上子女在外地工作忙碌,出門就醫困難,所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減肥不只是愛美女性熱衷的事情,隨著愈來愈多的醫學報告指出,許多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都與肥胖有關,因此減重不再只是為了外觀,有更多的人是為了健康而減肥,進而讓減肥在這幾年儼然成為新的國民運動。 林柏宏醫師表示,然而,許多人為了減肥,卻減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