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一週新「膝」望 快樂新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因膝關節退化,造成下肢疼痛跛行的銀髮族日漸增加,對嚴重病變患者而言,最有效的處置方式就是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然而,許多病患在聽到需要開刀換關節時,往往會因害怕失敗或疼痛而猶豫。醫師指出,對末期骨關節炎病患而言,膝關節置換術過程雖然不舒服,結果與效益卻十分顯著。

成大醫院骨科部暨創傷科張志偉醫師表示,關節置換在過去十年來,有許多新手術方式被提出。其中,以微創手術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 (MIS TKR),迎合了患者減低術後早期疼痛的訴求、加快復原速度與傷口美觀,因此廣為風行。

成大醫院骨科除了在2003年起即引入微創方式來置換關節,也是國內引入電腦導航手術的先驅之一,藉由術中電腦不斷確認、反饋達到有效、準確地植入關節組件,保障手術品質。並在該院院長「一週新膝望」的期許下,所屬團隊都可在不到1小時的過程中(最短31分鐘),準確完成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總失血量平均約650ml,且只有1成病患需要輸血。

張志偉醫師指出,微創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不只能有效控制術後疼痛 (在VAS 3分以下),絕大多數病患在術後不到2天內即可下床行走,並可在術後3-4天順利返家,少有重大併發症 (如感染、深部靜脈栓塞) 產生。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25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42歲的許先生,患有高血壓但未規律服藥,2年前突然感到頭昏目眩,就醫檢查發現腦出血,造成左臂嚴重肌肉痙攣,無法正常工作,連穿衣也需靠家人幫助。所幸,透過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肌肉痙攣及疼痛狀況好轉許多,手臂也能夠伸直了。 中風後遺症 肌肉痙攣很常見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也使得疾病可以更快獲得控制,進而能夠使病人更快復原!有一名八十多歲老婦人,因為膝蓋骨關節感染化膿,經由使用負壓沖洗引流系統,有效的做好清創,使得感染獲得控制,讓她很快就復原了。 曾經置換過人工關節打上鋼板 發明此項負壓沖洗引流系統的衛福部雙和醫院骨...

閱讀詳情 »

【文/Beauty美人圈.Letisha】 冬天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已經穿得夠多了,但為什麼還是冷到不行?穿再多都沒有用,除了可能體質較弱外,其實還有以下四個日常習慣會讓人變成拎ㄉㄟˋ喔!   #NG習慣一:穿兩層襪子 小編第一個習慣就中了(淚)冬天的時候,因為害怕不夠暖和,有的人會選擇穿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日前25萬人走上街頭訴求同婚合法化,但反同婚團體則持反對立場,還有公衛學者認為,同志族群不宜收養孩子,以防孩子容易得A肝。對此,疾管署發布聲明澄清,任何人只要接觸不潔飲食、不安全性行為都可能會感染,且可接種疫苗有效預防。 A型肝炎為糞口傳播 任何人都可能感染 疾管署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