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七旬翁背潰爛如燒燙傷 全身性水泡,當心罕病「天疱瘡」

七旬翁背潰爛如燒燙傷 全身性水泡,當心罕病「天疱瘡」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南投70歲吳爺爺日前全身長水疱,由頸部、前胸、耳後、後背開始,再蔓延至上下肢,原本以為是天氣寒冷導致皮膚乾癢,便自行塗抹藥膏減緩症狀,沒想到破掉後引發潰瘍,宛如大面積燒燙傷般駭人,就醫經血清檢查,發現血清中有對抗表皮細胞連結因子的自體抗體,確診為罕病「天疱瘡」,經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總算恢復光滑健康的皮膚。

天疱瘡」為自體免疫疾病 嚴重者死亡率高達75%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天疱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率僅約20萬分之一,常見於中老年人,病因可能是體內淋巴細胞失調,自體抗體會破壞表皮細胞及細胞之間連結因子,因此皮膚會有鬆弛型水疱,破壞皮膚黏膜的正常結構,使得皮膚、黏膜發炎剝離起水疱,甚至潰瘍,若沒有及時治療,當引發全身性天疱瘡時,會有全身燙傷脫皮,容易血漿流失及受細菌感染,大面積脫皮還需住燒燙傷病房換藥治療,嚴重者會有繼發性感染,甚至死亡,一年內死亡率高達75%。

天疱瘡的症狀為全身性水疱、反覆性口腔潰瘍,及鼻黏膜水疱,蔡肇基指出,多數患者以黏膜和皮膚症狀為主,因表皮細胞連結因子被破壞,皮膚會因用力擦,或用力壓而起水疱,水疱遭壓迫時會往外蔓延,疼痛無比,換藥時都需要注射嗎啡止痛,例如躺臥時的背部、手肘與衣服接觸處等,當小水泡破裂後,便會形成疼痛性潰瘍,嚴重時會使全身皮膚剝離,產生猶如大面積燒燙傷的情形。
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 患者正常作息降低復發風險

治療方面,蔡肇基表示會依患者嚴重程度作選擇,如症狀較輕微的患者,可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治療,若已產生全身性皮膚的影響,則需使用免疫抑制劑,甚至搭配血漿透析或血漿置換術治療。

蔡肇基建議,由於天疱瘡發生原因不明,目前醫學上尚未有治癒的方法,臨床上只能依照症狀治療,未來仍有復發的可能,因免疫系統是會隨著環境變化的,故提醒患者應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並維持充足睡眠,避免陽光過度曝曬,才能降低復發的風險。

【延伸閱讀】

針對獨特基因找解方 精準醫療為癌症治療帶來新希望

植髮一定要剃頭髮? 運用隱痕密技破除植髮迷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00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今(5)日染疫人數超過3萬人。過去討論多時的「快篩陽視同確診」,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於12日正式上路。指揮中心表示,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等對象,如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後為陽性,並且經醫事人員確認後,即為確診。 「快篩陽性視同確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5)日宣布BNT疫苗的到貨量與時程。指揮中心表示成人劑型將在9日送達,可供接種青少年追加劑;同時兒童劑型抵台時間,也已經有譜。 BNT疫苗即將到來 陳時中保證一定足夠 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輝瑞BNT疫苗已經安排航班,未來將分成2批抵台,首批為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哲遠報導】近日國內本土疫情增溫,隨著民眾疫苗覆蓋率的增加,台灣將走向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近期指揮中心也陸續放寬防疫措施,然而,從入境居家檢疫「7+7」、確診者居家照護「10+7」、接觸者居家隔離「3+4」等相關規定也讓民眾一時難以跟上最新政策。《健康醫療網》整理出三大隔離懶人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5)日宣布今日新增30035例本土病例,71例境外移入。今日有5例死亡病例,並出現20多歲患有慢性病男性死亡的案例。 中重症增加73人 5例死亡 指揮中心表示,中症增加67人,有6例重症,同時有5例死亡病例。解隔者增加4人,今年共有88人解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