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七種控制氣喘的方式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記,全球有三億人口罹患氣喘,英國每12人即有1人患有氣喘,而台灣成人約有10%,小孩約有20%屬於氣喘人口 (資料來源 : 台灣氣喘學會)。雖然氣喘是一個長期慢性疾病,但現今醫生相信只要經由正確的預防措施,大多數氣喘病患都可以過個積極的生活。

確保身邊總是備有緊急吸入器。每天在英國即有3人因哮喘發作而死亡,但事實上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情形只要透過吸入器和口服藥物就可以提前預防哮喘症狀,但如果屬於嚴重發作,建議身邊備有舒解吸入器,因為它可以迅速放鬆緊張的呼吸道。

找出自己常見的氣喘發作引發點。每個患有氣喘的人都會因為某些環境因素而容易發作,常見的罪魁禍首包括黴菌、二手煙和空氣污染。將這些使自己症狀惡化的事件記錄下來,並找出將來避免這些情形的方法。

七種控制氣喘的方式

注意自己的體重。各種研究發現肥胖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氣喘症狀,甚至可能引發疾病的發作。雖然肥胖與氣喘之間的關聯性尚未完全被明確了解,但科學家仍然認為由於氣喘是由發炎和腫脹的氣道引發的,而許多肥胖者都患有慢性低度炎症,因此必須特別留意。

保持居家清潔。每週進行兩次居家清潔和使用吸塵器(記得戴著過濾面罩),並且使用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保持室內空氣清潔,床單床罩每週清洗一次也可以改善症狀。另外,在床墊和枕頭上使用防塵蟎套可以減少與灰塵中存在著可能引發氣喘的微生物之接觸。

家中避免飼養寵物。一些氣喘患者對動物皮膚中的蛋白質非常敏感,這可能導致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並引發攻擊,寵物必須經常梳理和洗澡,並且與醫生討論使用噴鼻劑控製過敏症狀。

呼吸練習。研究發現規律的呼吸練習,如Papworth和Buteyko,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並且減少緩解吸入器的使用次數。然而這些只是補充療法,並不是替代療法,因此請務必與醫生處方藥物一起搭配使用。

適量的運動。運動通常對氣喘患者有益,因為它可以提高肺部效率並增強免疫系統。但是如果鍛煉時間還不夠長久,或者經常發作,那麼最好堅持做些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瑜伽或游泳(儘管游泳池中的氯會引發氣喘發作)。

 

Reference :

Seven ways to manage asthma

 

相關推薦

▲「無壓工法」作業時不會讓施作壓力大於常態使用水壓。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 / 台北報導 定期洗水塔就夠了?民眾雖然明白水質的重要性,但似乎忘了連接水塔與家中的水管,才是將水送到杯子、餐桌、浴缸的重要關鍵。專家表示,若長久不清理水管,不僅會滋生菌藻類、微生物,老舊鐵管更可能氧化生鏽,待重金屬溶入水...

閱讀詳情 »

圖:衛生福利部 薛瑞元政務次長 (記者張耀元報導) 國內唯一由中央主管機關舉辦的國家醫藥科技指標大獎-2020「衛福部·經濟部 藥物科技研究發展獎」,12/15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參賽產品更勝以往,打破歷年紀錄,共有55件申請案,競爭格外激烈。在評審團隊歷經數個月的審查,最後共有15件...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杜亞穗/台北報導 全球知名生物科技製藥企業安進Amgen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簡稱生技中心)於本月共同宣布,將攜手合作開發次世代雙特異性抗體藥物。委託生技中心量產多種單特異性抗體和雙特異性抗體,並針對這些抗體作一系列特性分析,分析與彙整出一套預測模式,增加未來設計雙特異性抗體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還在肆虐,中國又有新病毒威脅,根據疾管署最新疫情監測,時隔1年多無病例之後,中國又向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1例H5N6流感病例,該名江蘇省81歲農婦發病短短12天就死亡。疾管署已提升江蘇省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的警示(Alert)。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