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三高、腎友想喝湯 營養師教選擇秘訣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採訪報導)

三高 腎友想喝湯 營養師教選擇秘訣

入冬天氣寒冷,想讓身體暖起來,穿衣、暖氣樣樣來,當然也少不了熱食。然而,想藉由喝湯保持身體暖和,但是熱飲是否真的有助於身體保暖?抑或是增添身體負擔呢?

高血壓湯別喝多 腎臟疾病需控制肉、湯食用量

台東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陳麗如強調,若選擇熱性食物,確實能讓身體溫暖起來。須注意若屬於燥熱體質,此類食材就不適宜。若手腳冰冷,建議可攝取薑來改善寒性體質。選擇湯品首要考量本身體質及疾病。冬季常見食用熱性食物,例如薑、麻油、人參、羊肉、雞肉、龍眼乾,但若本身具有慢性疾病則須特別注意。

例如:若有高血壓疾病,需留意別喝太多碗湯,以免鹽分攝取過多。如果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則須控制蛋白質攝取量,湯裡的雞肉、魚肉、豆腐等應適量食用。腎臟疾病後期有時會出現尿量減少狀況,造成鉀不容易排出,然而肉類、蔬菜煮湯容易增添裡頭的鉀含量,如有慢性腎臟疾病,湯不宜喝太多。

糖尿病患攝取湯品 需與正餐量做代換

陳麗如課長說明,糖尿病患須控制澱粉攝取量,額外食用湯品時建議與正餐做代換。例如,若一餐份量為一碗飯,多吃一碗南瓜則需少吃半碗白飯;1/3根甜玉米約等於1/4碗飯,若吃了1/3根甜玉米,白飯添8分滿為宜。而火鍋湯中有時會添加冬粉,一把冬粉約等於半碗米飯熱量。其他澱粉類食物還有山藥、牛蒡等,建議與營養師討論後,與正餐進行代換為宜。

一般民眾若無特殊疾病,為使冬天身體藉食物攝取較保暖,可以使用薑及麻油,加上猴頭菇,可達到進補的功效。其他如羊肉湯、人參雞湯,也是進補常見湯品。應注意本身健康狀況,很多湯品屬於高熱量,要注重熱量攝取,酥皮濃湯、玉米濃湯、羹等勾芡類,澱粉會包住油脂,屬於高油脂、高熱量湯品,吃了對身體負擔大。若是攝取此類湯品,建議正餐要配合調整減量。

選擇湯品避免濃湯 添加蔬菜為佳

正餐如果無法減量,建議選擇熱量較低的湯品。例如玉米排骨湯、酥皮濃湯、魚湯中,酥皮濃湯熱量最高,而玉米排骨湯添加紅、白蘿蔔等蔬菜類,富含纖維質也增加飽足感,熱量也相對較低,是負擔較小的選擇。外食族平時難以攝取蔬菜,湯品盡量選擇有添加蔬菜的品項更佳。若湯品過油,可先將上面一層浮油撈掉再食用。甜湯則以適量飲用為宜,例如紫米、龍眼乾、枸杞、紅棗,惟須注意糖攝取量。

陳麗如課長提醒,食用湯品要特別注意個人健康狀況與疾病。很多食材雖適宜一般人,但對部份特殊疾病民眾而言則需限制。如果不清楚自身體質、適合的飲食,建議可至醫院內找營養師洽詢,為健康飲食把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雖然冬天有厚重的衣服包覆,讓人看不清身材真面目;不過由於台灣是亞熱帶國家,只要夏天一到,小可愛、T恤和背心馬上就會出現,但要是身材不夠看,特別是手臂下那塊又長又厚的蝴蝶袖,恐怕性感不成,還得擔心揮手擺動時「甩」到他人!因此若不想每年夏天都讓蝴蝶袖「翩翩起舞」,應掌...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整理)足部問題是糖尿病病患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也往往是讓病患必須住院治療的因素。但是足部照護卻常被病患忽略,因糖尿病所引起的神經功能退化,容易導致手腳麻痺,感覺遲鈍,常會因為一個小傷口處理不當,產生細菌感染造成潰爛,嚴重時需要進行截肢,以保性命。 神經病變感覺遲鈍 小...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腳麻無力,不一定是中風,當心是腫瘤警訊!一名53歲的關先生,近來左下肢有發麻無力現象,肢體不平衡,剛開始以為是走太多路而不在意。沒想到一次走樓梯時,左腳麻痺完全使不上力,結果整個人踉蹌跌倒。就醫診斷,才發現是脊椎有兩處長了腫瘤。經手術後復原狀況良好,可以平穩走路,...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致筠/綜合整理)不論是穿短褲、牛仔褲或裙子,男人視線總是離不開女性腿部;擁有一雙迷人腿似乎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登上女神寶座;因此,照顧雙腿便成為女性重要功課。不過隨著生活改變,久坐、運動、穿高跟線等,只要一不注意,小腿肌就會默默長出變成討厭的蘿蔔腿,也成為不少人困擾。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