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上山賞櫻別輕忽高山症! 3大輕度症狀要警覺

上山賞櫻別輕忽高山症! 3大輕度症狀要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喜愛爬山嗎?但爬山時可得多觀察自己身體狀況,尤其若要前往高海拔山區時,更應考量自身體質,包括有不穩定心絞痛、肺高壓或是嚴重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等,都應避免到高山旅遊,降低誘發高山症的風險。花蓮慈院急診部陳坤詮主任指出,除了高危險族群,即使平時身體健康的人,也可能上山後出現高山症,因此不得大意。

爬山時出現頭痛頭暈 小心恐是高山症惹禍

高山症氛圍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三種,其中又以急性高山症最為常見,起初會出現頭痛、頭暈、倦怠等輕度症狀,但若出現嘔吐及劇烈頭痛時,則為中度症狀,這時若未及時接受適當醫療處置,恐嚴重造成意識不清,甚至呼吸困難。陳坤詮主任解釋,主要因身體處於低壓、低氧的高海拔環境下,因此產生的生理變化。

守護遊客生命健康 花蓮慈院合歡山駐點

陳坤詮主任說明,每遇到雪季,許多遊客總會為了一賭雪景上山遊玩,卻不慎出現高山症狀,為了讓病患能即時獲得治療,花蓮縣衛生局自2005年起整合花蓮慈院、門諾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等,固定每年冬季上合歡山駐點守護,過去急診部主任胡勝川就曾帶領團隊到合歡山進行假日雪地醫療,守護遊客的生命健康。

爬山前先經醫師評估 必要時應進行預防性服藥

預防勝於治療,為避免誘發高山症,民眾要前往高海拔山區時,建議可前一晚先在中海拔處停留,讓身體學習適應,減少誘發高山症風險。陳坤詮主任強調,必要時應在行前先赴門診請專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及病史,並遵照醫囑進行預防性服藥,若身體仍不適合處於高海拔環境,也應避免前往山區。

【延伸閱讀】

快速PCR流感篩檢畫出親子保護圈 交叉感染不入家門

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將進一步縮小可吸菸的場域,保障不吸菸者能夠免於二手菸的危害,並提升青少年吸菸的難度。衛福部長陳時中於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備詢時,提到這次修法的目標,是將吸菸者「逼到角落」,提升青少年吸菸難度,以降低吸菸意願。 陳時中:將吸菸者逼到角落 青年吸菸難度增...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31)日宣布新增87例本土病例,其中16例為居隔中陰轉陽;另外152例境外移入,包含96例為落地採檢。這兩個數字都雙創近期最高紀錄,陳時中表示,本土近期最高紀錄是83例本土,境外移入124例。「各位需要提高警覺。」目前全台有19條傳染鏈,而這...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於30日傍晚宣布於基隆實施「類普篩」,在31日的記者會上,他再次說明,因基隆有多場域出現確診個案,其他縣市確診個案多是在社區與職場,現在的作法不夠適合,因此這次必須執行類普篩。 為何以前不普篩 現在才要「類普篩」? 陳時中昨提到,類普篩是為了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器官捐贈者現在也能做到「死留全屍」的觀念了!臺北醫學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首度合作,舉辦第一場創新體驗工作坊,透過醫療3D列印器官,填補器捐者的臟器,讓器捐者及家屬們可以保留完整的大體,心靈也能進一步得到撫慰。 受傳統觀念束縛 台灣器官捐贈率低 受到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