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上山賞櫻別輕忽高山症! 3大輕度症狀要警覺

上山賞櫻別輕忽高山症! 3大輕度症狀要警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也喜愛爬山嗎?但爬山時可得多觀察自己身體狀況,尤其若要前往高海拔山區時,更應考量自身體質,包括有不穩定心絞痛、肺高壓或是嚴重的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等,都應避免到高山旅遊,降低誘發高山症的風險。花蓮慈院急診部陳坤詮主任指出,除了高危險族群,即使平時身體健康的人,也可能上山後出現高山症,因此不得大意。

爬山時出現頭痛頭暈 小心恐是高山症惹禍

高山症氛圍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和高海拔肺水腫三種,其中又以急性高山症最為常見,起初會出現頭痛、頭暈、倦怠等輕度症狀,但若出現嘔吐及劇烈頭痛時,則為中度症狀,這時若未及時接受適當醫療處置,恐嚴重造成意識不清,甚至呼吸困難。陳坤詮主任解釋,主要因身體處於低壓、低氧的高海拔環境下,因此產生的生理變化。

守護遊客生命健康 花蓮慈院合歡山駐點

陳坤詮主任說明,每遇到雪季,許多遊客總會為了一賭雪景上山遊玩,卻不慎出現高山症狀,為了讓病患能即時獲得治療,花蓮縣衛生局自2005年起整合花蓮慈院、門諾醫院、國軍花蓮總醫院、衛生福利部花蓮醫院等,固定每年冬季上合歡山駐點守護,過去急診部主任胡勝川就曾帶領團隊到合歡山進行假日雪地醫療,守護遊客的生命健康。

爬山前先經醫師評估 必要時應進行預防性服藥

預防勝於治療,為避免誘發高山症,民眾要前往高海拔山區時,建議可前一晚先在中海拔處停留,讓身體學習適應,減少誘發高山症風險。陳坤詮主任強調,必要時應在行前先赴門診請專業醫師評估身體狀況及病史,並遵照醫囑進行預防性服藥,若身體仍不適合處於高海拔環境,也應避免前往山區。

【延伸閱讀】

快速PCR流感篩檢畫出親子保護圈 交叉感染不入家門

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31)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對外說明,該校已有新冠肺炎(COVID-19)確診學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說,新增的第322例病患是1名22歲北部男學生,對比資料應指同1人。因台灣已有數起多次就醫才確診案例,指揮中心宣告,現在只要發現肺炎與嗅覺味覺異常都要通報。 &n...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清明節連假即將展開,掃墓、家庭聚會、出遊都難以避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希望民眾能夠遵守群聚指引,人與人距離保持在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大致就是1.5個手臂距離,如果是搭乘台鐵、高鐵、捷運等大眾運輸,人際距離難以保持,就一定要戴上口罩。 &nb...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3月31日為止,已經有5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從1月21日國內出現首例確診境外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桃園上海類包機,第2次定點專案航班,昨(30)日晚間,將214武漢台灣人從上海送回台灣,所有乘客在登機時,都有初步健康檢疫,並且穿著防護衣、口罩、眼罩,下機後防疫單位再次症狀篩檢,目前全數都在集中檢疫所隔離。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表示,專案航班約昨日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