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2021跨年新竹體感溫度下探冰點0度,暖暖包賣到缺貨,薑母鴨、羊肉爐、涮涮鍋一度客滿,面對寒流一波波強勢來襲,手腳冷吱吱的朋友們該怎麼保暖呢?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傳統醫學科楊文杰醫師以精準脈學和藥對概念,推薦量身訂做適合個人的暖身中藥,讓身體熱起來。楊醫師溫馨提醒少喝酒,炒菜加點...
閱讀詳情 »2021年2月4日
聯亞生技COVID-19疫苗 目標7月產量1億劑拿EUA
記者李訢愷/台北報導 由聯亞集團旗下之聯生藥、聯亞藥開發的COVID-19疫苗UB-612,目前已經獲准二期人體臨床試驗,期待7月份取得台灣緊急使用授權(EUA)。 聯亞集團表示,目前實驗研究上蛋白質原料藥製程已成功至2,000公升商業量產規模,待關鍵成分製造成功,將可先提供2,000~3,000萬...
閱讀詳情 »中醫大新竹大廳換新裝營造年節氛圍 醫師揮毫春聯贈病患祝健康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中醫大新竹附醫院方大廳換新裝,營造年節氛圍,福到春到好運到,同時該院神經外科醫師巫智穎從小學開始寫書法,在求學以及醫師生涯中,把書法當成一個磨練及陪伴自己的良師益友,因為疫情關係,今年也特別寫下「牛轉乾坤」,分送給中風或是行動不便的病患,巫智穎醫師說,「送春聯給他們,等於新的...
閱讀詳情 »臺灣對抗新冠肺炎成績亮眼 北醫大研究:肺炎死亡率下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臺北醫學大學主持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臺灣2020年標準化死亡率,特別是肺炎和流感死亡率,不僅未因新冠肺炎國際疫情升溫而增加,甚至還顯著低於歷史預測值,再次證明民主國家推動的非藥物措施和大規模行為改變,可以成功抑制疫情擴散,為正深陷疫情泥淖的全球各國帶來信心。這項由臺北醫...
閱讀詳情 »高血壓釀慢性頭痛!她靠一項手術改善 降壓藥5種下調至2種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蔡岳宏報導】72歲梁女士,長期治療高血壓,每天需服用5種以上降血壓藥,血壓有時仍高達160 mmHg,甚至引起慢性頭痛,加上服藥種類多,自述擔憂腎功能狀況。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暨心臟內科主任黃群耀表示,上述患者評估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術後頭痛問題有所緩解,血壓藥物...
閱讀詳情 »病痛一直無法消除?一條熱毛巾「熱刺激」五分鐘,對所有症狀都有效
如果,連「熱」都無法治療的話,那應該無藥可醫了吧。──希波克拉底 只要五分鐘就能讓身體發生變化,超神奇的熱刺激 「我罹患了被醫生宣告只剩下三個月壽命的胰臟癌,癌細胞三個月就消失了。」 「異位性皮膚炎當場就止癢,持續做沒多久,皮膚就變漂亮了。」 「解決了長年困擾我的視力不佳問題,現在不需要戴眼鏡了。...
閱讀詳情 »中研院與演譯基金會合作 兩大人體生物資料庫跨界整合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家健康政策也朝向於疾病發生前超前部署,藉由發展「預防醫學、預測醫學及個人化醫療」三大領域,落實精準健康目標。其中,人體生物資料庫不僅有助預測個人疾病趨勢,提前預防、減少疾病發生,更能藉此降低醫療支出並實踐國人健康老的目標。今年中央研...
閱讀詳情 »腎臟移植專家:擺脫洗腎困境! 延長存活期關鍵是這兩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中市一名五十八歲的王小姐(化名),十八年前確診為末期腎衰竭,每週需往返醫院三次接受洗腎治療,生活品質大打折扣,而且因為頻繁請假接受洗腎治療而無法正常工作,長期下來對身體和心理都造成龐大的負擔。所幸,在妹妹主動表示願意捐腎後,陳小姐順利完成腎臟移植手術,術後不僅恢復良好...
閱讀詳情 »3歲血友病童預防性治療 童年不再因莫名出血而受限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三歲的王小弟是A型抗體血友病患者,即使只是走路,膝蓋、腳踝都會反覆自發性出血,導致腫痛。過去僅能透過靜脈注射給藥止血,由於小朋友血管太細,比較難找,因此護理人員須花費較多時間找血管,反覆扎針也造成身上一塊一塊色素沉澱,但更讓父母心疼的是,孩子自小就需克服心理恐懼感。&n...
閱讀詳情 »關節疼痛無法握筆寫字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關節疼痛無法握筆寫字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35歲的王老師,五年前,上課寫白板時,手指關節出現莫名疼痛,甚至無法提筆寫字,經就醫檢查罹患了類風濕性關節炎。王老師一直想要生小孩,卻擔心藥物治療影響生育,不願按時服藥,導致關節嚴重變形,醫師暸解原因後,與王老師溝通調整用藥...
閱讀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