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研院與演譯基金會合作 兩大人體生物資料庫跨界整合

中研院與演譯基金會合作 兩大人體生物資料庫跨界整合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家健康政策也朝向於疾病發生前超前部署,藉由發展「預防醫學、預測醫學及個人化醫療」三大領域,落實精準健康目標。其中,人體生物資料庫不僅有助預測個人疾病趨勢,提前預防、減少疾病發生,更能藉此降低醫療支出並實踐國人健康老的目標。今年中央研究院首度跨界,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展開人體資料庫合作計畫,透過擴增社區型健康參與者收案量,加速超前部署。

推動精準健康的推動 有助減少醫療支出

精準健康已成為我國發展的戰略之一,更是生醫產業的下一步。前副總統陳建仁指出:「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精準健康發展的基石,應用不僅可以幫助診斷治療,還能提前預防疾病,有助降低醫療財政支出外,亦可以幫助國人健康老。」

中研院自2012年推動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數據收集至今,已累積約16萬筆生物資料大數據,並開放民間申請資料研究,相關研究單位只要備妥研究計畫書,經倫理委員會審核即可向生物資料庫申請,截至目前已超過180個研究案使用人體生物資料庫數據,高達200多篇研究論文於國際期刊發表,更累積超過一億人次的資料釋出使用量。

與民間最大資料庫跨界合作 盼提升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量能

突破過往多與醫學中心合作的型態,中央研究院今年度首度與民間產業進行合作共組精準健康國家隊。李德章代表中研院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說明,過往中研院的合作對象多以國內醫院為主,在健康參與者的資訊蒐集上是較大的挑戰。

美兆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至今已有超過14萬筆本土資料,及遍布全球高達300萬筆資料,演譯基金會石曜堂董事長表示,具備豐富的健康參與者的數據收集經驗,健康參與者的數據將有助了解疾病發生前的各項健康數值,以預測國人生活習慣、基因型、環境等差異與疾病發生的關聯性,提前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預計3年內完成20萬筆資料累積。

學術與產業相互聯手 使精準健康更上一層樓

本次產業、學術的跨界合作,可望結合民間資料庫大量受檢名單以及專業服務品質,加速建立臺灣本土生物醫學研究,加速我國國人精準健康的實踐,提前發現各項疾病與國人基因、環境、習慣的關聯,使國人朝向活得久、活得好、老得慢的健康高齡生活。

【延伸閱讀】

快速PCR流感篩檢畫出親子保護圈 交叉感染不入家門

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toments) 整形似乎在近年開啟了「熱潮」,很多人為了讓自己更美麗而踏上了整形之路。女網友「紅粉寶寶」從16歲起,就接受這樣類似的整形。但是她耗費400多萬元做的200多次手術,給她的身體留下了無休止的傷痛! 根據早前的新聞報導,她特地去接受正規醫院檢查,希望能「做回自己」。然而,X...

閱讀詳情 »

血海穴:是生血和活血化淤的要穴。找穴要領:用掌心蓋住膝蓋骨(右掌按左膝,左掌按右膝),五指朝下,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面便是此穴。血海穴具有健脾化濕,調經通血作用。血海穴主治:一切血病、婦科病。 午飯前按摩摩膝蓋上的一個血海穴,有利於祛除臉上的雀斑。每天堅持點揉兩側血海3分鐘,力量不宜太大,能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還記得上一次哈哈大笑是什麼時候嗎?這可不是喜劇表演,而是來自印度的愛笑瑜伽,小時候,孩子每天可以大笑上百次,成年人可能一個月大笑不超過10次,其實,笑的好處可不少。創辦人卡塔利亞醫師說,「愛笑瑜珈」藉由呼吸的調節,然後自然發出哈的聲音來釋放壓力,或者藉由模仿搖牛奶的動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2歲男性,四年前開始排便習慣改變、時常便秘,且食慾不振,經大腸鏡檢查後,發現是大腸癌第四期,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及肺部,原以為來日不多,放棄了正在打拼的事業回家休養,但是,經過醫師鼓勵、接受基因檢測,選擇適當的標靶藥物治療,成功將腫瘤縮小後切除,到目前,患者已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