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研院與演譯基金會合作 兩大人體生物資料庫跨界整合

中研院與演譯基金會合作 兩大人體生物資料庫跨界整合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國家健康政策也朝向於疾病發生前超前部署,藉由發展「預防醫學、預測醫學及個人化醫療」三大領域,落實精準健康目標。其中,人體生物資料庫不僅有助預測個人疾病趨勢,提前預防、減少疾病發生,更能藉此降低醫療支出並實踐國人健康老的目標。今年中央研究院首度跨界,與財團法人演譯基金會展開人體資料庫合作計畫,透過擴增社區型健康參與者收案量,加速超前部署。

推動精準健康的推動 有助減少醫療支出

精準健康已成為我國發展的戰略之一,更是生醫產業的下一步。前副總統陳建仁指出:「人體生物資料庫為精準健康發展的基石,應用不僅可以幫助診斷治療,還能提前預防疾病,有助降低醫療財政支出外,亦可以幫助國人健康老。」

中研院自2012年推動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的數據收集至今,已累積約16萬筆生物資料大數據,並開放民間申請資料研究,相關研究單位只要備妥研究計畫書,經倫理委員會審核即可向生物資料庫申請,截至目前已超過180個研究案使用人體生物資料庫數據,高達200多篇研究論文於國際期刊發表,更累積超過一億人次的資料釋出使用量。

與民間最大資料庫跨界合作 盼提升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量能

突破過往多與醫學中心合作的型態,中央研究院今年度首度與民間產業進行合作共組精準健康國家隊。李德章代表中研院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說明,過往中研院的合作對象多以國內醫院為主,在健康參與者的資訊蒐集上是較大的挑戰。

美兆人體生物資料庫成立至今已有超過14萬筆本土資料,及遍布全球高達300萬筆資料,演譯基金會石曜堂董事長表示,具備豐富的健康參與者的數據收集經驗,健康參與者的數據將有助了解疾病發生前的各項健康數值,以預測國人生活習慣、基因型、環境等差異與疾病發生的關聯性,提前為國人健康超前部署,預計3年內完成20萬筆資料累積。

學術與產業相互聯手 使精準健康更上一層樓

本次產業、學術的跨界合作,可望結合民間資料庫大量受檢名單以及專業服務品質,加速建立臺灣本土生物醫學研究,加速我國國人精準健康的實踐,提前發現各項疾病與國人基因、環境、習慣的關聯,使國人朝向活得久、活得好、老得慢的健康高齡生活。

【延伸閱讀】

快速PCR流感篩檢畫出親子保護圈 交叉感染不入家門

冬日醫療保健大公開! 醫師分享簡易用藥撇步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07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洪先生在28歲時發現有高血壓、血糖升高的情況,就醫後因工作交際應酬多而忽視醫囑,除未改善生活飲食方式,也未服藥及未回門診追蹤治療,35歲即因血壓過高發生腦幹出血性中風,並發現慢性腎功能受損症狀,之後仍未服用降血壓及降血糖藥物,也不回門診追蹤治療,後來因為肢體麻木常自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晨霈報導) 近來為了日核災食品要不要進口,吵得沸沸揚揚,但想分辨日本原裝進口產品,其實是有撇步的,衛福部食藥署104年就在官網上教導民眾判斷日本食品產地,只要對食品有任何疑慮,都可透過網站搜尋,了解製造廠商產地、製造日期等資訊,確保吃得安心又健康。 製造所固有記號取代地點 搜尋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晚期肝癌治療新福音!健保署11月起,通過口服肝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對象為6個月內、經過3次以上栓塞治療失敗的晚期肝癌患者,預估每年1500名患者受惠,月省至少10萬多元。醫師指出,使用此標靶藥物須每2個月評估一次,持續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延長壽命。 腹痛確診晚期肝癌 ...

閱讀詳情 »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養生,我們為了補足氣血不斷地用食療、勤運動,殊不知這些養生方式的背後也有玄機! 比如:有的人他既沒有經常熬夜,也沒有怎麼暴飲暴食和刻意減肥,也沒有過度操勞或過度思慮,但就是身體非常的虛,而且脈象陰寒,身體有一堆的病。 造成他們身體一身病、氣血虧虛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他們自認為的「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