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名年僅30歲、身材高大壯碩的男子,在金融業工作擔任管理職,每天熬夜加班、飲食不正常,逐漸意識到自己容易疲勞、體力變差且爬樓梯都會喘,還被冠上「弱肌男」稱號。於是去做體檢,其中體適能檢測結果顯示其核心肌耐力不足。醫師提醒,肌肉的質量在40歲以後會逐年下降,現代人缺少運動,加上飲食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夠,長期下來容易發生跌倒、骨折,甚至間接影響死亡率。
黃婷毓表示,超過40歲,身體的每個器官的功能都逐漸開始走下坡。以肌肉為例,40歲之後,肌肉的質量每10年減少達8%,同時伴隨著體力的衰退,造成衰弱,容易跌到、骨折、生活品質降低、無法獨立生活等重大影響,也間接影響了死亡率。
雖然該男子年紀不到40歲,但類似病號不在少數。替該名患者診斷的台灣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指出。根據榮新診所2014年為155位體檢客戶所做的體適能檢測發現,30至50歲的青壯年族群,有48%核心肌耐力不足,仰臥起坐做不到10下就氣喘如牛,而其他的項目測試結果大致正常。而50歲以上族群,隨年齡增長,各項體適能項目則有一致性衰退,並伴隨肌肉量減退。體適能檢測可了解一個人的體能狀態,包括柔軟度、肌耐力、肌力、心肺耐力及平衡能力。
想要遠離「弱肌」稱號,加強肌肉質量,可從運動與飲食著手。運度部分,黃婷毓提到,各年齡層的體能狀態不同,加強訓練也不一樣,30至50歲的青壯年人,工作型態多為久坐,要特別注意核心肌群肌耐力的訓練,如平板式運動,將雙前臂放置地面,撐起身體,頸部、背部、雙腳打直呈一直線、臉部朝下,早晚各做五分鐘;若能兼顧心肺耐力訓練更佳。
50至65歲中壯年人,生活的擔子逐漸減輕,應該展開全方位的體能訓練,如規律的游泳、健走、騎單車等,可同時達到肌耐力及心肺功能的訓練。超過65歲的長者,常伴隨關節退化或心血管疾病,建議在醫師指示下進行個人化的運動訓練,並配合正確的飲食概念和營養補充。
飲食方面,黃婷毓表示,每一餐都要攝取至少一樣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其中的白胺酸,是維持肌肉構造及促進肌肉合成的重要成份。想要長肌肉需要補充足量的胺基酸及優質蛋白質,且補充的時間點以運動完後最佳。
常見富含白氨酸的食物,如黑豆、黃豆、含膜花生、牛腱、秋刀魚、鮭魚、肉魚、白蝦、全雞、糙米等,但對於有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的人,在食物的補充上會有所限制,可透過營養食品來補充。近期發現維他命D不足與骨質疏鬆和肌少症皆有相關,除了補充此營養外,增加日曬時間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蛋白質的補充量以往根據WHO每人每日應攝取0.8gm/kg(體重)蛋白質,近期在有越來越多的抗衰老的文獻上提到,若想要達到預防肌少症的效果,應增加至1.2gm/kg(體重) 。黃婷毓提醒,若患有糖尿病與腎臟病的人,應在醫師指示下進行。她強調,抗老除了原本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之外,對於正常老化現象的產生應及早注意、加強體能訓練。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體適能檢測咖啡 骨質疏鬆骨質疏鬆 ppt麥芽糖醇 糖尿病嘴破 維他命腦神經內科心血管疾病果寡糖 糖尿病優質蛋白質喝飲料 糖尿病正確的 韓文翻譯網心血管疾病 英文心血管疾病 ppt心血管疾病 vhd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教育部體適能檢測嘴破 維他命c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體適能檢測項目體適能檢測標準
相關推薦
《怪醫豪斯》真能救人,人球老闆因影集躲過心臟移植活命
有沒看過電視影集《怪醫豪斯》,救人的結果真的有差。德國的醫師因為看過,只花五分鐘就找出病因;美國醫師沒有看過,結果病人只好心臟移植,暫時保住一命,最後則是靠一個不相干的血液檢驗找到原因。兩個案例都是因為人工髖關節破損造成鈷中毒,而學界正努力研究以解決這個問題。 人球老闆沒人醫得好,直到&helli...
閱讀詳情 »注意!滑鼠細菌多 每平方超500微生物!
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工作越來越依賴電子設備,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抱怨手腕生疼,肩膀發麻,手指的關節不靈活……其實"罪魁禍首"就在你身邊——滑鼠。滑鼠對我們的健康究竟有哪些危害,為了減少危害應該怎麼做,值得我們去瞭解。 有人將不同於傳統手部損傷的這種...
閱讀詳情 »Fat話連篇/年後瘦身 剷除肥肉4妙招
圖說:所以三餐的攝取量要先減少,每餐7分飽為基準。(擷取自flickr,作者Nomadic Lass;http://bit.ly/1exShgf)欣傳媒 尤滋滋過完年緊接著還有春酒、春酒完還有元宵,要怎麼減呀!(跺腳~)大家的心聲尤滋妹聽到了(根本就是自己的寫照),咳咳….那到了今天大家應該沒有繼續...
閱讀詳情 »Fat話連篇/咚吱咚吱 運動瘦身App幫你甩肉
圖說:「每日鍛鍊」App的好處在於,待在家裡,也能有詳細的步驟跟專業的教練教導。(翻攝自每日鍛鍊)欣傳媒 尤滋滋咚吱咚吱咚吱…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家在分享運動的揮汗照,隨著健康瘦身意識的抬頭,運動的人也愈來愈多,再加上智慧手機的普及,運動瘦身的App也趨於專業化,透過App無論是飲食控制、運動健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