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上班久坐少動 七年級壯男成「弱肌」

台灣一名年僅30歲、身材高大壯碩的男子,在金融業工作擔任管理職,每天熬夜加班、飲食不正常,逐漸意識到自己容易疲勞、體力變差且爬樓梯都會喘,還被冠上「弱肌男」稱號。於是去做體檢,其中體適能檢測結果顯示其核心肌耐力不足。醫師提醒,肌肉的質量在40歲以後會逐年下降,現代人缺少運動,加上飲食不均衡,蛋白質攝取不夠,長期下來容易發生跌倒、骨折,甚至間接影響死亡率。

黃婷毓表示,超過40歲,身體的每個器官的功能都逐漸開始走下坡。以肌肉為例,40歲之後,肌肉的質量每10年減少達8%,同時伴隨著體力的衰退,造成衰弱,容易跌到、骨折、生活品質降低、無法獨立生活等重大影響,也間接影響了死亡率。

雖然該男子年紀不到40歲,但類似病號不在少數。替該名患者診斷的台灣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醫師黃婷毓指出。根據榮新診所2014年為155位體檢客戶所做的體適能檢測發現,30至50歲的青壯年族群,有48%核心肌耐力不足,仰臥起坐做不到10下就氣喘如牛,而其他的項目測試結果大致正常。而50歲以上族群,隨年齡增長,各項體適能項目則有一致性衰退,並伴隨肌肉量減退。體適能檢測可了解一個人的體能狀態,包括柔軟度、肌耐力、肌力、心肺耐力及平衡能力。

想要遠離「弱肌」稱號,加強肌肉質量,可從運動與飲食著手。運度部分,黃婷毓提到,各年齡層的體能狀態不同,加強訓練也不一樣,30至50歲的青壯年人,工作型態多為久坐,要特別注意核心肌群肌耐力的訓練,如平板式運動,將雙前臂放置地面,撐起身體,頸部、背部、雙腳打直呈一直線、臉部朝下,早晚各做五分鐘;若能兼顧心肺耐力訓練更佳。

50至65歲中壯年人,生活的擔子逐漸減輕,應該展開全方位的體能訓練,如規律的游泳、健走、騎單車等,可同時達到肌耐力及心肺功能的訓練。超過65歲的長者,常伴隨關節退化或心血管疾病,建議在醫師指示下進行個人化的運動訓練,並配合正確的飲食概念和營養補充。

飲食方面,黃婷毓表示,每一餐都要攝取至少一樣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其中的白胺酸,是維持肌肉構造及促進肌肉合成的重要成份。想要長肌肉需要補充足量的胺基酸及優質蛋白質,且補充的時間點以運動完後最佳。

常見富含白氨酸的食物,如黑豆、黃豆、含膜花生、牛腱、秋刀魚、鮭魚、肉魚、白蝦、全雞、糙米等,但對於有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的人,在食物的補充上會有所限制,可透過營養食品來補充。近期發現維他命D不足與骨質疏鬆和肌少症皆有相關,除了補充此營養外,增加日曬時間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蛋白質的補充量以往根據WHO每人每日應攝取0.8gm/kg(體重)蛋白質,近期在有越來越多的抗衰老的文獻上提到,若想要達到預防肌少症的效果,應增加至1.2gm/kg(體重) 。黃婷毓提醒,若患有糖尿病與腎臟病的人,應在醫師指示下進行。她強調,抗老除了原本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之外,對於正常老化現象的產生應及早注意、加強體能訓練。



相關推薦

有沒看過電視影集《怪醫豪斯》,救人的結果真的有差。德國的醫師因為看過,只花五分鐘就找出病因;美國醫師沒有看過,結果病人只好心臟移植,暫時保住一命,最後則是靠一個不相干的血液檢驗找到原因。兩個案例都是因為人工髖關節破損造成鈷中毒,而學界正努力研究以解決這個問題。 人球老闆沒人醫得好,直到&helli...

閱讀詳情 »

圖說:「每日鍛鍊」App的好處在於,待在家裡,也能有詳細的步驟跟專業的教練教導。(翻攝自每日鍛鍊)欣傳媒 尤滋滋咚吱咚吱咚吱…現在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家在分享運動的揮汗照,隨著健康瘦身意識的抬頭,運動的人也愈來愈多,再加上智慧手機的普及,運動瘦身的App也趨於專業化,透過App無論是飲食控制、運動健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