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下肢癱瘓原以為中風 竟是「頸椎血塊壓迫」

下肢癱瘓原以為中風 竟是「頸椎血塊壓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阿琴嬤高齡74歲,平時身體健康硬朗,但最近時常感到肩頸痠痛,因此常去按摩針炙。某天早晨起床時忽然右腳無力、嚴重步態不穩無法行走,於是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緊急送到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就醫。病程進展飛速,到院時已嚴重到解小便困難,必須放置導尿管。急診醫師緊急安排頸椎磁振造影,確診為頸椎硬腦膜外病灶壓迫脊髓神經所造成。

頸椎脊髓神經壓迫 需及時手術 

神經外科李居易醫師表示,頸椎脊髓神經壓迫造成的癱瘓一般常見於外傷病患,但此病人就醫時完全無創傷病史,因此必須先排除為細菌感染膿瘍或腫瘤所造成的脊髓神經壓迫。病患如果發生嚴重的神經學症狀,就必須盡快接受手術。

由於後位頸椎手術是高風險手術,需在全身麻醉下打頭釘趴臥進行,於頸部後方劃刀摩除骨頭、移除病灶、並重建固定。阿琴嬤年紀較長,麻醉風險比一般人更高,家人雖然非常擔心,但仍在與醫師溝通後,勇敢決定把握手術黃金時期,盡快接受手術治療。

把握黃金期開刀 術後很快可行走

阿琴嬤手術當中在移除椎板減壓後,發現竟然是血塊嚴重壓迫神經,李居易醫師利用顯微鏡小心謹慎地徹底清除血塊,並打上釘子重建固定,手術在三個半小時內順利圓滿完成。病患術後第一天即轉出加護病房,術後第二天即能依靠助行器站立,術後第三天雙腳已恢復力氣,可搭配助行器於病房行走。

李居易醫師表示,嚴重神經壓迫造成的癱瘓,須把握症狀發生前24-48小時手術黃金期內盡快開刀治療,越晚手術搶救回來的機率就更低,且術後恢復的狀況也會更差。若能快速就醫、正確診斷,在評估身體功能可以接受手術後,就應盡快在治療黃金期內接受手術治療。

【延伸閱讀】

下背痛越動越不痛? 當心是「僵直性脊椎炎」上身

莫名肩頸痠痛、上肢麻小心是「高位頸椎脫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3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8歲的鄭惠真是名幼兒園老師,早睡早起、吃素、沒有抽菸喝酒等惡習。6年前,一度胸悶、咳血、發高燒到40度,她趕緊到醫院急診,經過檢查發現,肺部竟長了一顆3公分大的腫瘤,靠近支氣管又壓迫到心臟,確診罹患肺癌第3期,當時醫師宣判生命只剩3個月。「自己生活作息正常,還到醫院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乳癌患者到了第四期,有20-30%癌細胞可能會轉移,當中又有70%左右會轉移至骨頭。一位罹患乳癌的62歲吳姓婦人,一直不積極治療,直到有一天因為手麻、脖子痠到醫院求診,才赫然發現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並造成頸椎壓迫性骨折,擠壓神經而出現手麻症狀;由於頸椎塌陷狀況較為急迫,...

閱讀詳情 »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自古以來中醫也有「生薑治百病」的說法,稱其有明顯的解熱、抗菌及消炎作用。但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楊力告訴記者,姜雖有非常高的食療和藥用價值,但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下面幾類人尤其要注意。 手腳心發熱的人。 這類人屬於陰虛體質,是體內津液不足所導致。而生薑性...

閱讀詳情 »

有時候腐乳做為人們送飯的一道下飯小佐料。雖然起到一個開胃的效果,但是有的人認為這不屬於一種對身體達到好處的食物,也不被人們列為營養食品中範疇的一類。可是在冬天如果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腐乳的話,還有你意想不到的好處呢。   腐乳比大豆好在哪裡?腐乳是以大豆為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后製成的豆製品。通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