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下背痛15%找不出原因 常被誤診為長骨刺導致

下背痛15 找不出原因 常被誤診為長骨刺導致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下背痛問題約有15%找不出原因,導致常被診斷為慢性肌腱炎、長骨刺壓到神經等症狀,主要原因包括明顯滑脫、移位或神經壓迫等問題,透過核磁共振或在X光檢查較難察覺,才會導致較難確診慢性下背痛的真正原因;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黃伯仁指出,像薦髂關節病變主要就是因曾經受傷、長期姿勢不良、懷孕、做過胸腰椎融合手術等因素導致,通常就無法直接由核磁共振確診。

婦人下背痛到飆淚 原來是薦髂關節病變

臨床上,一名55歲婦人,半年來臀部到髖關節不斷疼痛,不僅痛到無法起床,甚至一度痛到飆淚,雖求診多家診所,被診斷為腰椎長骨刺,但復健兩個多月仍無好轉,直到赴臺中慈濟醫院檢查,才確診為薦髂關節病變;黃伯仁主任表示,因婦人疼痛範圍從臀部後面、腹股溝前面到大腿外側,加上過去曾因車禍緣故,做過胸椎骨釘融合手術,因此安排特殊理學檢查,才終於找到病症。

薦髂關節骨釘固定手術 順利改善病症

黃伯仁主任進一步說明,薦髂關節位於腰椎骨及骨盆腔交界,屬於不太活動的關節,加上無法直接由核磁共振確診,才會使病患遲遲無法找出病因,所幸經由施行薦髂關節注射與神經燒灼手術,改善病情,再採以核子醫學影像檢查,證實確診薦髂關節病變,透過薦髂關節骨釘固定手術,婦人目前已無大礙。

超過三個月以上無法確診 恐是薦髂關節病變惹禍

慢性下背痛病人若遲遲找不出病因,可依據幾個現象與醫師討論是否為薦髂關節病變,包括慢性下背痛是否超過三個月以上,仍無法確診,其次,疼痛部位是否集中褲腰帶以下、臀部的地方,甚至會轉移到腹股溝、大腿後側,以及曾做過胸椎手術;黃伯仁主任呼籲,若有下背痛問題的民眾,應積極接受治療,千萬別放棄,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避免影響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層層切下伊比利火腿 雷射體雕削出亮線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9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面對新冠肺炎威脅,各國紛紛祭出政策以對應疫情衝擊。台灣經濟學會、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與陽明大學防疫中心在2020年7月30日與31日,共同舉辦「新冠病毒政策對應研討會」。協辦單位包含台灣健康經濟學會、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計量理論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膳食纖維好處多多,但你知道哪些食物含量最多嗎?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盧映竹表示,如以同樣重量作比較,黃仁黑豆、帶莢毛豆可說是膳食纖維之王,至於水果,則以芭樂、百香果含量最為豐富。 腸道是鞏固免疫系統的第1道防線,膳食纖維則扮演重要角色,國健署建議,19歲以上成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2位年齡分別為64歲及56歲的楊姓姐妹,皆無抽菸習慣。日前一同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檢查結果呈現2人在肺部皆有異常影像,分別是左上肺葉有1處約1.8公分的毛玻璃結節及左下肺葉處有1處約1.3公分紮實結節,後續由臨床專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國內疫情已趨穩定,出境需求漸增,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檢驗量能也隨著提升,自1月至今已完成逾4500件新冠病毒檢體檢測。高醫檢驗醫學部醫師陳昭儒表示,經由多重把關及配方優化後,將出現非特異性訊號比例,由原先63.1%大幅降至12%,避免發出偽陽性報告的可能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