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到40歲就確診大腸癌第3期 醫師呼籲國人定期做篩檢

不到40歲就確診大腸癌第3期 醫師呼籲國人定期做篩檢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1名年近40歲的藍先生,近1年來發現排便時偶爾帶有血絲,但除此之外,身體上並無任何不適症狀,他以為是痔瘡出血,因此不以為意。但最近血便的情形越來越頻繁,近日趁工作空檔到北投健康管醫院做健康檢查,透過無痛腸胃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數顆大小不一的瘜肉,類型大多雖為增生型瘜肉(癌化風險低),但有一處已明顯發展成腫瘤,並伴隨出血現象,且磁振造影影像發現疑似轉移至淋巴結。經病理切片確認罹患大腸癌,並已發展至大腸癌第3期。


有家族癌症病史要提高警覺 更應提早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進一步了解,藍先生的體型高胖,BMI指數32已達到肥胖狀態(BMI指數18.5至24為健康體態,大於27就屬於肥胖)。飲食偏好愛吃高熱量油炸物及紅肉(牛、鴨、豬)、有抽菸習慣、平日也會喝酒,甚至已有酗酒的傾向(酗酒是指過度飲酒無節制,1次喝下4至5瓶以上罐裝啤酒,或1次喝600c.c.酒精含量較高的水果酒),並且他的父親有大腸癌病史,其他親友也有癌症相關病史。但藍先生卻沒意識到有家族癌症病史應該要提高警覺,除了做好生活飲食型態的管理外,應該要提早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梁程超副院長指出,大腸癌年輕化早已不是罕事,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年輕肥胖比例增高,缺乏運動,都是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除此之外,抽菸、喝酒、家族病史也會使得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提高。而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5至10年。以藍先生這個案例來說,可能早在30歲時大腸內就已發生大腸癌的癌前病灶(瘜肉),倘若能在早期就安排大腸癌篩檢,或許今天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


「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 已連續13年蟬聯冠軍


國家衛生研究院就曾指出,抽菸的人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比一般人提早2年;每天喝超過1瓶瓶裝啤酒,男性得大腸癌的風險比不喝酒的人高1.4倍,女性高1.6倍;罹患結直腸癌患者的一等親家屬,會比無家族史的人高出2至4倍的機率。


梁程超副院長也提醒所有民眾,「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並且已連續13年蟬聯冠軍,「大腸癌篩檢」已經可以說是國人一生必做的檢查項目之一。建議國人年滿50歲務必接受由國健署所提供的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篩檢,研究證實每2年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務必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高危險族群則是建議可提早至35至40歲,就可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之苦釀割耳悲劇! 梵谷若穿越時空結局可能大不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都有頭痛困擾,尤其是偏頭痛,痛起來甚至會嚴重到噁心嘔吐,常讓病人害怕是否長了腦瘤?之前就有一名婦人偏頭痛長達四年,使用藥物治療都未見好轉,進一步診治,才發現原來是有一個3公分腦瘤藏在右額與頂葉之間。 腦瘤導致偏頭痛機率約千分之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黃軍瑋報導)很多人都不懂得保養肌膚,一長痘痘就亂擠亂摳,臉頰留下很多痘疤,就像是月球表面般坑坑巴巴。治療痘疤目前最夯的就是皮秒雷射複合式療程,同時還可以改善色素沉澱,疼痛感也很輕微,以10分最高計算,平均疼痛感只有4分,而且幾乎沒有恢復期也不會結痂,可以盡速回到工作崗位,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大學生因為智齒長歪了,沒有正常向上生長,因此利用寒假期間,有較長的假期,趕緊去將阻生牙給拔了;牙科醫師指出,阻生牙如果不拔掉,很容易藏污納垢,嚴重時恐造成感染甚至形成蜂窩組織炎,因此最好能及早拔掉。 阻生牙易藏污納垢產生蛀牙 雙和醫院牙科部主任黃茂栓表示,阻生牙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對於男人而言,攝護腺肥大往往是很難啟口的病況,病人常會有夜尿、頻尿及尿不出來的困擾;雖然西醫已有很好的藥物可治療,甚至也有手術來改善,但是仍有不少老男人會去找中醫治療,透過中藥與針灸,是可以改善輕度與中度的攝護腺肥大問題。 輕度與中度攝護腺肥大 中醫可以治療 長庚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