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秋團圓不想成為月半臉 按摩這幾個穴位加速體內代謝

中秋團圓不想成為月半臉 按摩這幾個穴位加速體內代謝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中秋時節前後,生活往往離不開柚子、月餅及聚餐烤肉,如何快樂團圓享受佳節氣氛,安然度過一片美食誘惑又不會付出月圓臉更圓的代價,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張馨予提出以下應景的飲食活動供大家參考。


柚子1日食用量 2個拳頭大小


柚子維他命C的含量雖高,但是熱量也不少。如果整日只食用柚子1種水果,約可食用半顆柚子的量(以女性拳頭大小評估,1日可食用量為兩個拳頭大小),熱量攝取可以控制在180大卡。柚子食用過量除了熱量超標以外,還有可能因為攝取較多膳食纖維及過多維他命C,出現腹脹、腹瀉等不適。


月餅熱量高 建議多人分食攤熱量


月餅是1種高糖的精緻食品,主要成分有油脂、雞蛋、麵粉及糖。雖然現在有一些標榜低糖、健康的月餅可供選擇,但和天然的食物相比,高醣高脂的月餅還是會讓熱量攝取量比較高。在食用時可以考慮減少每次的食用量,像是多人分食,淺嚐輒止,可以吃到不同口味,又不會增加身體太多負擔;或是在食用月餅當天,減少正餐的澱粉攝取量都是不錯的方法。


烤肉多選天然食材 避免烤太多熱量超標


烤肉時有更多需要注意的部分,首先儘量使用天然的調味料,例如:鹽、胡椒、香草類香料、檸檬等,都可以為烤肉增添風味又不讓身體增加負擔。如果想要先行醃製肉品,可以多利用蔥、薑、蒜、鳳梨、蘋果等天然食材,減少糖、油膏、醬料等材料的使用。


再者,燒烤時可以增加海鮮及蔬菜類食物的比例,如魚、蝦、蛤蜊、青椒、菇類、絲瓜、洋蔥等,並減少澱粉類食材及加工食品的比例,如米血、吐司、麻糬、甜不辣、香腸等。更重要的是,吃多少烤多少,避免大量食材一次性烤完,導致進食速度太快容易過飽,為了清盤又繼續強迫進食。


最後,在飲料選擇上,避開含糖飲料或酒精性飲料,可以考慮水、氣泡水、檸檬水或無糖茶類等解膩又不增加身體負擔的選項。


看BMI和腰圍標準值 小心過胖代謝疾病上身


張馨予表示,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及代謝性疾病有密切關係,體重控制不只限於佳節時分,融入日常生活才能保有最好的效果。常見的體重標準可以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評估,計算方法是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根據國民健康署,BMI應維持在18.5(kg/m2)到24(kg/m2)之間,若BMI介於24(kg/m2)到27(kg/m2)屬於過重,而BMI超過27(kg/m2)則歸類於肥胖。


另外,腹部肥胖的標準是女性腰圍達80公分或男性腰圍達90公分,若合併血壓、空腹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或高密度膽固醇不足更是落入代謝症候群的範疇。


中秋團圓不想成為月半臉 按摩這幾個穴位加速體內代謝

▲按摩腹部穴位:水分穴、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可以幫助提升體內代謝。(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從中醫觀點看肥胖 穴位按摩調理體質代謝


張馨予說明,中醫觀點來看,肥胖主要成因可能和飲食不節、脾胃失調、痰溼壅滯、先天體質、生活壓力等因素相關,可以分成胃腸溼熱型、脾腎陽虛型、脾虛溼阻型、肝腎兩虛型、肝鬱氣滯型等類型。


最後,張馨予提醒,生活上可以從養成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建立運動習慣、三餐均衡飲食、避免宵夜或睡前進食並且攝取充足水量。另外透過腹部的穴位按摩,如臍周的水分穴、中脘穴、天樞穴、關元穴等,可以幫助提升體內的代謝。同時透過中藥及針灸調理體質的作用,幫助體質回歸平和,讓體重控制的過程事半功倍。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耳鳴之苦釀割耳悲劇! 梵谷若穿越時空結局可能大不同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位嗜喝咖啡的中年男子,偶有心悸現象,原以為單純是咖啡因引起而不以為意。近期因持續併發胸悶、氣喘而無法工作,且症狀持續約一週,甚至無法平躺、體重激增,下肢也開始有水腫而就醫。經診斷為「重度二尖瓣瓣膜逆流」,且合併肺水腫、哮喘及咳嗽症狀。經藥物治療控制心衰竭及肺水腫現象...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高爾辰報導) 根據統計,目前全台近2000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好發族群主要是20~40歲的成人,發病原因主要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發炎,進而造成中樞神經病變。由於人類的神經系統受損後不易修復,因此有效控制病程的進展與復發,是多發性硬化症治療的重點。然而許多病患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60歲的謝先生歌藝不錯,朋友叫他「歌神」,但因漸進聲音沙啞,到處求醫查出是「聲帶溝」出了問題,甚至被宣告「聲音沒救了」,求助於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孫傳鴻醫師,實施微創甲狀軟骨聲帶整型術治療,聲音回來了,更重拾歡唱時光! 愛飆高音唱出聲帶溝 傳統手術易二次受傷 好歌喉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黃軍瑋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每7對夫妻即有一對不孕,其中原因,主要是輸卵管問題,以及子宮因素,因此相當多人選擇使用人工方式助孕,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張帆醫師表示,為了避免白費力氣,先將子宮環境治療好,自然可提升嬰兒活產率。29歲洪姓少婦多年來經痛難耐,婚後兩年肚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