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到40歲竟已大腸癌第三期 「輕忽家族史+4危險行為」害慘他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輕忽危險因子,當心年紀輕輕就罹患大腸癌!一名年近40歲男子,過去一年以來,排便時偶爾帶有血絲,除此之外,身體並無其他不適症狀,以為只是痔瘡出血的他,不以為意,直到血便的情形越來越頻繁,趁著工作空檔接受健康檢查,無痛腸胃鏡一檢查,發現大腸內竟已有數顆大小不一瘜肉,且有一處已明顯發展成腫瘤。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表示,該處明顯發展成腫瘤的病灶,伴隨有出血現象,進一步磁振造影影像更發現疑似轉移至淋巴結,病理切片也確認罹患大腸癌,並已發展至大腸癌第三期。

進一步瞭解,男子不但體型高胖,BMI指數32,已達到肥胖狀態,飲食更偏好高熱量油炸物及紅肉,還有抽菸、喝酒習慣,更重要的是,其實父親有大腸癌病史,其他親友也有癌症相關病史,但他卻沒意識到家族癌症病史的危險性。

梁程超指出,在台灣,大腸癌年輕化早已不是罕事,隨著國人飲食西化,年輕肥胖比例增高,缺乏運動,都是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除此之外,抽菸、喝酒、家族病史也會提高罹患大腸癌的機率。而大腸癌的發生,高達95%都是由瘜肉(主要為腺瘤性瘜肉)發展而來,這個過程一般需5到10年。

梁程超感嘆,若以男子的情況來說,可能早在30歲時大腸內就已發生大腸癌的癌前病灶,只要早一步安排大腸癌篩檢,或許今天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

梁程超建議,國人年滿50歲務必接受由國健署所提供的每兩年一次的糞便潛血篩檢,研究證實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檢查結果發現異常,務必安排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高危險族群則是建議可提早至35到40歲,就可為自己安排大腸癌篩檢,以免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期。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最難診斷血癌?打破2成延誤魔咒 台灣成功用AI揪骨髓增生性腫瘤

出生3個月內少做這件事 新手爸媽小心孩子從此「聽」不見世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你有失眠的困擾嗎?沒有個「好臥室」可能是睡眠品質差的原因之一。常說好的臥室只有兩個用途,一是睡覺,二是性,其他的東西都不要帶進臥室裡(或床上)。提供以下 5 個打造良好臥室的關鍵,重新審視這些視覺、光線、氣味等元素是否有令你足夠放鬆──睡個好覺其實也...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諮詢專家/陳文君營養師疫情過後孩子們都回歸校園,在開學例行健康檢查中,身為國小三年級的小寶,收到體重過重通知!而且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收到!原來肥胖族群已經擴展到學童。身為家長你,務必為孩子健康把關,一起看看營養師怎麼說~孩子有沒有過重?判斷孩子是...

閱讀詳情 »

【爽爆新聞網/記者范家豪/屏東報導】 再過幾個星期就是農曆春節,介惠基金會日前克服困難,為分別住在屏東獅子鄉和牡丹鄉三位加起來232歲,久臥病榻、不良於行的排灣族三姐弟圓夢,由居督和社工安排一場久別的團圓,將兩位姐姐接到弟弟家,一圓姐弟企盼已久的團圓夢。 ▲居服員美珠會定時前來協助蘇古奶奶身體清潔和...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發生的防疫旅館群聚事件究竟有幾起,有媒體爆出已經「6家防疫旅館破功」,指除了公布的3間防疫旅館之外,還有其他3間也淪陷,在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發聲否認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日下午也主動說明,昨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已經跟報社講過並沒有這樣情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