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只手抖! 駝背、面具臉、嗅覺喪失也是「巴金森氏症」警訊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邊的長輩一旦有以下症狀,千萬要小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鄭詠純一一點名,駝背、表情變少彷如一張「面具臉」、手於靜止時顫抖、伴隨肢體僵硬且動作緩慢、走路拖著腳且越走越小步、甚至有時候在活動中突然定住動彈不得而容易跌倒,如果有,便可能是患有「巴金森氏症」了。

統計顯示,巴金森氏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最普遍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大部分發生在60歲以上的人,患病率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

鄭詠純表示,除了這一些典型的「運動症狀」之外,部分患者也可能表現出「非運動症狀」,例如快速動眼期的睡眠行為障礙,像是對夢境做出身體反應,拳打腳踢、吼叫,有時還會摔到床下或傷到枕邊人;其他還包括:嗅覺喪失、便秘、尿功能障礙、姿勢性低血壓、憂鬱等。

雖然目前醫學上尚未有藥物或療法可以完全治癒巴金森氏症,但醫師強調,已有多達十幾種藥物能有效減低巴金森氏症對患者帶來的生活困擾,並可根據患者的「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給予個別化的治療。

鄭詠純說,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美國巴金森氏症協會的資料,接種疫苗後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可能使部分病友的症狀短暫惡化,但預期在接下來的幾天內就可恢復到平時的狀態。由於每位巴金森病友的症狀和病程都不盡相同,可以與醫師充分討論相關的「運動症狀」和「非運動症狀」,經醫師審慎評估後選擇合適的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基改「發酵」靈芝液放行做食品原料 食藥署針對3類人標註警語

最難診斷血癌?打破2成延誤魔咒 台灣成功用AI揪骨髓增生性腫瘤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免疫療法出現副作用,研究顯示,反而代表臨床療效、存活期延長。(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抗癌出現皮膚副作用,其實是好消息!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研究團隊與美國史隆.凱特琳癌症中心進行跨國合作發現,接受免疫治療後發生皮膚副作用的癌症患者,其整體存活期比未發生皮膚副...

閱讀詳情 »

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出現紅字,就代表有癌化可能嗎?王立文婦產科診所施俊宇醫師表示,抹片檢查結果若非屬正常,並不代表就是子宮頸癌,像是子宮頸發炎、萎縮也會出現紅字,若結果顯示「異常」則可能為細胞病變的徵兆,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或治療為佳。  「6分鐘護一生」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廣告詞,也是女性愛自己的方法,藉...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 鐘藝  今天你起晚了,沒有時間吃早餐,一進辦公室就被拉去開會。開完會已經到中午,快15個小時沒有吃任何東西的你,面對豐盛的午餐卻毫無興緻,甚至覺得反胃、想吐。肚子裡空無一物的你按理來說應該是飢腸轆轆,為什麼食物對你的吸引力卻降低了呢? 克利夫蘭診所的胃腸病學家Christin...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科學研究發現,家中若只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成年後肥胖的機率比家中有其他兄弟姊妹的小孩還高。因為獨子偏食的機會,飲用含糖飲料的機會,都比家中有其他手足的小孩還高。 獨子一直是心理學家感興趣的研究題材。過去有一些偏見的研究認為家中的獨子容易自我為中心,自私或是固執。但也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