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洗一次澡狠拔300根頭髮! 男大生罹「拔毛症」理成大光頭仍不住手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洗一次澡,狠狠拔掉300根頭髮,門診就有一名男大生,因為父母感情不睦,從國中開始迷上「破壞」的感覺,逐漸養成拔頭髮發洩壓力的習慣,不但洗澡狂拔、電腦遊戲卡關時也拔,甚至理了光頭、戴上帽子也會尋找較長的特定毛髮或沿著帽緣一路拔頭髮,久而久之因為外觀怪異而遭排擠,主動找上醫師求助,透過行為治療才擺脫「拔毛症」。

心情一緊張、焦慮,就出現抓頭髮、拔頭髮的小動作,得千萬當心背後藏有不可忽視的拔毛症危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蔡尚穎表示,所謂「拔毛症」是以拔除身體毛髮為主的行為疾患,好發於12到14歲以後,女性居多,主要症狀為拔頭髮、眉毛;按照美國精神醫學會推估,每年每100名青少年或成人中,約有1到2位患者,以此推算,國高中3個班級中可能就有1人。

以該名男大生為例,蔡尚穎說,因為從小雙親常吵架,7歲父母離異之後,一開始跟著脾氣不好的爸爸的他,由於想念媽媽而出現拔頭髮的現象,儘管國中後改跟媽媽住,卻已經養成習慣,無法克制,頭髮常是東缺一塊、西缺一塊,嚴重影響人際關係,平常幾乎只和家人來往,即使寒暑假也整天在家玩電腦,直到考量要打工幫助家計,才向醫師求助。

蔡尚穎說,該院近年收治數名拔毛症患者,多為無法控制地拔除頭髮、眉毛等部位毛髮,造成頭部不規則禿髮,影響社交與日常生活,拔毛症的好發率約為1%,在國內門診多集中於國高中生、大一大二等年齡層,雖然部分人可能在出社會後,因為面臨的壓力、問題不同,或自我控制能力變好,而自行痊癒,但也有人無法擺脫習慣。

蔡尚穎指出,拔毛症的成因多是源自於外在的情緒困擾,包括升學、求職或與家庭成員相處緊張所產生的壓力等,有些人會藉由咬指甲、摳皮膚緩解壓力,拔毛症患者則透過拔毛舒緩情緒,如果拔毛行為已到自我無法控制、影響外觀且出現社會畏縮、煩躁而影響成就表現表現時,就需要專業治療介入。

治療拔毛症,蔡尚穎強調,由於是透過學習機轉而來的行為,以「行為治療」為主而非仰賴藥物,醫師會仔細評估拔毛的情境與過程,再逐一調整行為;像該名男大生,就被醫師要求手指纏上膠帶、洗澡時換手,藉增加拔毛的困難程度逐漸改正,近半年下來,成功戒除拔毛症,直呼「頭髮總算享受到不戴帽子的自由空氣」。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孕媽咪「自摸」驚見腫塊猶豫就醫 拖到產後確診罕見腫瘤

境外鬆綁!符4條件短期商務人士可來台了 首波開放15國名單出爐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生酮斷食的方法 既然你現在已經明白為何應該恢復代謝靈活性,也瞭解了開始規律進行部分斷食的理由,那麼就只剩學習確切、詳盡的執行方法了。 在我們一頭栽進去之前,請務必記得,在執行每個步驟時都要聆聽身體的聲音;唯有當你覺得身體已調適好的時候才進入下一階段。倘若在你開始這趟旅程時整體算是健康的,那你也許能夠...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疫情國內解封,全民開始鬆懈了嗎?疾管署今(30)日公布最新監測資料顯示,過去1周國內類流感疫情出現緩升趨勢,包括門、急診就診占比雙雙呈現上升。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不諱言,流感疫情緩升,背後原因之一,可能是國內社區沒有疫情威脅之下...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美食下肚怎麼變成惡夢?一名11歲的小五男童,平常愛吃麵食、甜點的他,常常莫名腹瀉、脹氣,有次上課時更忍不住便意,憋不住失禁拉在褲子上,被同學嘲笑,經過敏原檢測後,才發現是食物過敏在作怪。國內健檢資料庫分析則發現,國人最新十大慢性食...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小小年紀就不得不戴上眼鏡,全怪兩大壞習慣!台北市衛生局調查發現,「從事近距離活動距離太近」以及「長時間用眼」與幼童罹患近視具高度關聯性,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提醒家長,正確用眼習慣需從小養成,才能延緩低齡早發性近視的發生。且不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