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只是皮膚病!罹患「乾癬」只看皮膚徵狀不夠 恐爆35種疾病危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而已!台灣乾癬病友協會長期觀察國內病人發現,有高達4成的乾癬患者僅重視乾癬的皮膚徵狀,曾自行中斷治療,但根據國際研究指出,乾癬屬於全身性發炎疾病,也會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除了常見的皮膚與關節炎症狀,若因全身性發炎廣泛影響重要器官,恐引發至少35種疾病。

響應世界乾癬日,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與台灣乾癬病友協會今(29)日宣布共推「More than Skin」主題活動,呼籲病友隨時注意疾病狀況,積極就醫,同時找來國內知名設計師聶永真首次跨界醫療領域,為乾癬病友量身打造蘋果設計意象,鼓勵病友不再受到皮膚病灶的束縛。

台灣乾癬病友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協會長期輔導觀察,有高達4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只關注皮膚表面的病灶,甚至不清楚自身體內可能存在著發炎的警訊;更有3到4成,有過自行停藥的經驗。

乾癬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強調,這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

門診發現,最常見的共病影響就是乾癬性關節炎,約有3成的患者會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蔡呈芳提醒,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且大多數都會出現指甲變形問題,一旦發現指甲出現凹陷、變形、甲床分離,並且搭配關節疼痛,像是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就要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患者的全身性發炎反應,也能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惡化,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

治療乾癬,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儘管目前仍無法痊癒,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而目前健保也已給付生物製劑,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精準,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不只是皮膚病!罹患「乾癬」只看皮膚徵狀不夠 恐爆35種疾病危機

照片來源:照/翻攝自Pexels、台灣乾癬病友協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衰「被確診」江蘇台幹有額外賠償? 莊人祥認致電道歉:可拿這筆錢

楊志良喊「緩打賽諾菲疫苗」 指揮中心只給一句話回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現代人大魚大肉、餐餐老是在外的飲食習慣,常有消化不順暢、排便不順等問題。這也是「益生菌」相關產品的銷售,在台灣1年約可達到30億銷售額,穩坐保健食品銷售排行榜第1的重要因素之一。凡主打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使排便順暢的輔助食品,往往能成為熱銷品項的前段班。 長期關注腸道健康、積極投入益生菌研究,被業...

閱讀詳情 »

關節炎是老年人中最常見的肌肉骨骼疾病,也是造成疼痛和身體殘疾的主要原因,關節退化對女性的影響大於男性,且停經後的發病率特別高。目前,關節炎常見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或服用抗炎藥物,但是手術有併發症,藥物則有胃腸道疾病等風險。 日前發表在《更年期雜誌》〈Menopaus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與未服用雌激...

閱讀詳情 »

傳宗接代是人生重大課題之一,但現代人因為許多情況,增加了受孕的難度,想要好孕到、生個可愛的寶寶,真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知名的網紅蔡阿嘎與太太二伯,也是在結婚後努力了2年,最後在精準預測排卵期系統輔助下,終於「做人成功」。 每對夫妻都想要有個孩子,可是有很多人卻遲遲沒有好消息,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以...

閱讀詳情 »

許多人一躺在床上就能輕易入眠,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卻是種奢求,成大醫院營養部王培竹營養師指出,除了壓力與疾病的影響外,飲食也與睡眠品質有關,睡前來杯鮮奶或是平常多吃奇異果、櫻桃、核桃,都能有效幫助入眠。 王培竹說明,「褪黑激素」是與睡眠有關的荷爾蒙,分泌足夠才能睡得好。「褪黑激素」是由必需胺基酸「色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