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只是皮膚病!罹患「乾癬」只看皮膚徵狀不夠 恐爆35種疾病危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而已!台灣乾癬病友協會長期觀察國內病人發現,有高達4成的乾癬患者僅重視乾癬的皮膚徵狀,曾自行中斷治療,但根據國際研究指出,乾癬屬於全身性發炎疾病,也會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除了常見的皮膚與關節炎症狀,若因全身性發炎廣泛影響重要器官,恐引發至少35種疾病。

響應世界乾癬日,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與台灣乾癬病友協會今(29)日宣布共推「More than Skin」主題活動,呼籲病友隨時注意疾病狀況,積極就醫,同時找來國內知名設計師聶永真首次跨界醫療領域,為乾癬病友量身打造蘋果設計意象,鼓勵病友不再受到皮膚病灶的束縛。

台灣乾癬病友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協會長期輔導觀察,有高達4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只關注皮膚表面的病灶,甚至不清楚自身體內可能存在著發炎的警訊;更有3到4成,有過自行停藥的經驗。

乾癬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強調,這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

門診發現,最常見的共病影響就是乾癬性關節炎,約有3成的患者會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蔡呈芳提醒,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且大多數都會出現指甲變形問題,一旦發現指甲出現凹陷、變形、甲床分離,並且搭配關節疼痛,像是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就要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患者的全身性發炎反應,也能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惡化,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

治療乾癬,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儘管目前仍無法痊癒,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而目前健保也已給付生物製劑,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精準,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不只是皮膚病!罹患「乾癬」只看皮膚徵狀不夠 恐爆35種疾病危機

照片來源:照/翻攝自Pexels、台灣乾癬病友協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衰「被確診」江蘇台幹有額外賠償? 莊人祥認致電道歉:可拿這筆錢

楊志良喊「緩打賽諾菲疫苗」 指揮中心只給一句話回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人的血型是固定的嗎?有沒有可能出現變化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基本上血型是藉由基因遺傳所決定的,終身相同不會出現變化,但在臨床上仍有少部分的民眾可能因為疾病導致基因混亂,或因為異體骨髓移植而出現血型變化的狀況,若有此類疑慮建議可向專科醫師進行諮詢。  臨床上常會出現患者自述自己的血型是一種...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上冒出「燒、腫、癢、汗、咳、瘦」的6大症狀,當心是癌兆!54歲的張先生,日前就莫名出現反覆發燒及全身皮膚焦痂,趕緊就醫,多虧感染科及加護病房的醫療團隊不斷尋找病因與治療,最後終於找到病灶,確診罹患淋巴癌,幸運的經過化療之後,全身腫瘤...

閱讀詳情 »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且不少專家提醒須慎防病毒在冬天捲土重來,口罩戴好、戴滿還是很重要的!然而,選購口罩時該注意哪些重點才能有效防疫呢?微笑藥師藥局廖偉呈藥師表示,以防疫目的來看建議購買醫用口罩,阻隔、過濾病毒的效果較佳;然而,購買時最好選擇合法的醫療器材行、藥局、便利商店、大型賣場、藥粧店等通路,...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從醫院、診所拿了藥,回家通通往冰箱裡塞,就可以長時間保存沒問題?國健署發現,國內不少銀髮族存有這樣的觀念,覺得家裡頭很熱,冰箱不僅可以讓食物保鮮,也可以長時間的保存藥品,所以從看病帶回家的藥品就一股腦往冰箱存放,但這樣做法可能更容易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