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只是皮膚病!罹患「乾癬」只看皮膚徵狀不夠 恐爆35種疾病危機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乾癬,不只是皮膚病而已!台灣乾癬病友協會長期觀察國內病人發現,有高達4成的乾癬患者僅重視乾癬的皮膚徵狀,曾自行中斷治療,但根據國際研究指出,乾癬屬於全身性發炎疾病,也會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除了常見的皮膚與關節炎症狀,若因全身性發炎廣泛影響重要器官,恐引發至少35種疾病。

響應世界乾癬日,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與台灣乾癬病友協會今(29)日宣布共推「More than Skin」主題活動,呼籲病友隨時注意疾病狀況,積極就醫,同時找來國內知名設計師聶永真首次跨界醫療領域,為乾癬病友量身打造蘋果設計意象,鼓勵病友不再受到皮膚病灶的束縛。

台灣乾癬病友協會秘書長王雅馨表示,協會長期輔導觀察,有高達4成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只關注皮膚表面的病灶,甚至不清楚自身體內可能存在著發炎的警訊;更有3到4成,有過自行停藥的經驗。

乾癬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台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強調,這種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

門診發現,最常見的共病影響就是乾癬性關節炎,約有3成的患者會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蔡呈芳提醒,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且大多數都會出現指甲變形問題,一旦發現指甲出現凹陷、變形、甲床分離,並且搭配關節疼痛,像是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就要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

乾癬患者的全身性發炎反應,也能造成粥狀動脈硬化的惡化,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

治療乾癬,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說,儘管目前仍無法痊癒,但只要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而目前健保也已給付生物製劑,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精準,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不只是皮膚病!罹患「乾癬」只看皮膚徵狀不夠 恐爆35種疾病危機

照片來源:照/翻攝自Pexels、台灣乾癬病友協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衰「被確診」江蘇台幹有額外賠償? 莊人祥認致電道歉:可拿這筆錢

楊志良喊「緩打賽諾菲疫苗」 指揮中心只給一句話回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今年春節假期雖然連放9天,但對於職業婦女而言,可一點也不輕鬆,總是要在忙完年節拜拜、除夕圍爐、探親拜年等大小事之後,才能開始享受假期,抓緊時間把積存已久的追劇清單看完,或是和家人一同出遊旅行。但隨著年假即將結束,只要想到又要回到工作忙碌的日子,就覺得壓力大、不想上班,甚至心情低落,連生理都出現頭暈...

閱讀詳情 »

春節假期結束,許多人因過年期間吃吃喝喝導致體重上升,又得展開減重計畫。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種慢性病,造成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高血脂等風險比正常體態的人多3倍;罹患高血壓、膝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痛風等機率則增加2倍。營養師提醒,均衡飲食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門,肥胖者體重降低5%就能改善血壓與血...

閱讀詳情 »

國外最新一項歷時9年追蹤研究發現,30歲以下的女性,如果感染HPV16和HPV18,即使沒有任何細胞異常,但時間一拉長,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對此,國內婦科權威醫師李茂盛建議,女生在還沒有性行為之前,應該儘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根據《全球醫藥新知》一篇關於「研究發現HPV陽性但無細胞異常的女...

閱讀詳情 »

剛過完農曆年,緊接著西洋情人節又即將到來,讓才收假上班的心情,有了轉移的焦點。但與另一半共度浪漫時光的同時,您是否對於避孕藥的使用仍一知半解?事實上,對於還沒有做好生兒育女準備的男女而言,建立正確使用避孕藥的認知尤其重要。目前市面上的避孕藥種類繁多,在用途方面又有事前與事後之分,針對許多關於避孕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