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只眼睛「乾」 神經密度低也恐導致乾眼症

不只眼睛「乾」 神經密度低也恐導致乾眼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乾眼症幾乎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根據統計台灣罹患乾眼症者每年以10%的速度成長。乾眼症的症狀非常多樣性,除了眼睛紅、視力模糊、眼睛乾澀、有異物感、眼睛發脹、癢甚至痛以外,也會對眼睛表面的刺激有較大的反應而反射性溢淚。因此流眼淚也可能是乾眼症的症狀之一。

淚液分泌與角膜神經有關 眨眼頻率成關鍵

淚液品質是否良好對視力影響相當大,因此乾眼的病人也會因淚液不足而導致視力模糊。臺北榮民總醫院眼科部許志堅醫師表示,淚液分泌跟角膜神經的感知有關係,人的眼瞼在眨眼的時候,除讓淚液均勻分布在角膜表面外,眼瞼也會刺激角膜,進而促進淚液的分泌。然而專注於看東西時,自動眨眼的頻率會減少,淚液分泌量也會隨之減少,淚液也比較難均勻分布在眼睛表面上,就易形成乾眼症的發生。年輕人雖然角膜神經密度正常,卻有乾眼症,就可能和眼睛常看3C產品和書等而減少眨眼頻率有關。也因此這些患者常有東西越看越模糊的現象產生。

這類患者視神經反應差 小心乾眼症

許志堅醫師更進一步提到,一般認為乾眼症是因老化、女性停經、眼睛感染,手術,或用藥等因素所造成的淚液分泌不足或淚液容易蒸發所導致。但研究也認為,角膜神經在以上的因素當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另外,角膜神經密度比較低,本身就可能造成乾眼發生的機率變高。像糖尿病的患者,因角膜神經密度較低或反應較差,乾眼症的發生比率就比較高。而自體免疫疾病如乾燥症(修格蘭氏症候群)的病患,除淚腺萎縮不易分泌淚水滋潤眼球表面,淚液也因充滿發炎物質,易造成角膜發炎和點狀破皮,甚至形成角膜潰瘍。其角膜神經在眼表長期發炎的狀況下,角膜神經密度也可能減少,導致乾眼更加嚴重。臨床上乾燥症患者需接受白內障手術治療,改善視力模糊的狀態,卻因長期乾眼、角膜點狀破皮,而無法開刀治療白內障,這樣的案例在眼科並不少見。因此許醫師呼籲,乾燥症患者除必須遵循內科治療,若有必要應及早尋求其他科別的幫助,疾病才能達到有效控制。

補充人工淚液 可緩解乾眼症不適症狀

乾眼症初期可從改善生活習慣,搭配點人工淚液來減緩不適的症狀。許志堅醫師表示,針對角膜已經破得嚴重的患者,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能減少對角膜的再次傷害。若乾眼持續地造成發炎,應進一步就醫檢查,一方面是確定病因,另一方面是早期治療以免造成角膜神經的受損。他表示,有些乾眼症後期的患者甚至沒有明顯的痛覺,視力也受到較大的影響。許醫師建議乾眼症患者,平時應保持心情愉快、多運動、睡眠也要充足,減少看3C產品的頻率率、多到戶外才是對眼睛最好的保健。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0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造成本土疫情的案765,在疫調追蹤下才找出確診的案771,所幸其他接觸者都十分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日前公開三處足跡,提醒民眾若於當時有至該場所者,應自主健康管理,若有症狀應立即撥打1922防疫專線。對此,近日輿論傳出,為何不公開全部的足跡,是否涉嫌蓋牌?指揮官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新竹1名70歲的蔡阿嬤,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定期在診所洗腎治療,因四肢冰冷、心臟不舒服由診所醫師轉診至台大醫院新竹分院進行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心臟冠狀動脈與腳部血管都有嚴重阻塞情形。另1位66歲詹阿嬤,本身有高血壓、洗腎與抽菸的習慣,最近走路會不舒服也走不遠,起初不以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主要用於治療免疫疾病的生物製劑,療效顯著卻偏貴,加上原廠生物製劑陸續在各國專利保護期屆滿,成分相近的生物相似性藥品也隨之出現,在美國、德國、日本的市佔率也逐年提升。此外,用藥昂貴,為求改善健保財務困境,降低自費病患的經濟負擔,健保署鼓勵醫院使用生物相似性藥品,患者因而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台灣疫苗推動協會22日公布由全台上百位專業人員票選2020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疫苗新聞,新冠病毒疫苗包辦冠亞軍,顯示防疫仍未鬆懈,各界對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相當關注;流感疫苗相關新聞也有三項上榜,從十月全面開放公費流感疫苗施打到國內外不良事件都成為媒體熱議話題。台灣疫苗推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