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可不知! 打造頭皮和秀髮健康的養護秘訣

不可不知! 打造頭皮和秀髮健康的養護秘訣

(醫美時尚02月號)

以為落髮及禿頭困擾是男性專利,其實有高達六成的女性,都懷疑自己面臨過度落髮的問題,渴望擁有豐盈秀髮、又經常會對頭髮造型的她們,對頭皮與秀髮健康的關心程度更勝男性!究竟女性渴望的秀髮&頭皮又該如何保養?由知名皮膚科醫師提供的養護秘訣,全都在這裡!

頭皮&秀髮養護 Step 1做好基本清潔

那麼,平時我們該如何保養,才能維護頭皮及頭髮的健康呢?「其實,頭皮養護和臉部肌膚的保養方式十分類似,都是以基本的清潔程序最為重要。」邱醫師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洗髮產品琳琅滿目,成份和配方也有極大差異,許多標榜養髮、健髮、順髮或雙效合一……等特殊功能的洗髮產品其實並不太必要,建議民眾儘量選擇成分簡單、僅以單純「清潔」為訴求的洗髮產品,同時清洗頭皮與頭髮。

空污紫爆 不止呼吸道!頭皮也遭殃

若是頭髮較長或有染燙髮的民眾,就可採用「兩階段洗髮」的方式,先以溫和的洗髮精清潔頭皮,之後再以潤絲精或護髮乳來順滑髮絲,就能同時做好頭皮清潔,也可以養出健康亮麗的頭髮。邱品齊醫師進一步表示,近來台灣空氣品質不佳,霧霾中的懸浮微粒不僅對皮膚會有不良影響,對頭皮亦可能造成危害,因此建議民眾外出時可戴上帽子,藉以適度保護頭皮和頭髮。

染燙前確認產品成分及來源合法

此外,過於頻繁又未確實做好頭皮保護隔離的染燙行為,也是導致頭皮健康亮起紅燈的因素之一。由於染燙髮藥劑在台灣屬於含藥化妝品,需要先取得許可證才能上市販售,但一般消費者通常不瞭解髮廊使用的是何種染燙產品,是否合法也很少人在意,因此邱醫師主張,在染燙髮前除了考量美髮師的技術與服務,染燙髮產品的知名度、產品標示是否完整、是否有許可證字號,也是應該先瞭解的資訊,如要確定相關訊息,亦可上衛福部網站查詢產品的許可證字號內容。總之,多留心注意細節,不要過度染燙髮,才能真正確保自己頭皮和頭髮的健康。

正常作息&均衡飲食 秀髮「欣欣向榮」

邱醫師比喻,頭皮和頭髮就像是田地和稻子的關係,當土地有了養分,稻子才能欣欣向榮。頭皮的健康和髮質息息相關,他認為平時均衡攝取天然的食物營養,避免油炸和過度加工的食品,就不需額外補充營養品,也能提供頭髮應有的養分。

「再次強調,要做好頭皮養護,第一步先做好基本的頭皮清潔就可以。」邱品齊醫師說,一般坊間的去角質產品或精油按摩處理不見得對頭皮有幫助,甚至使用過度或不當還會造成過敏、刺激等反效果,形成多餘的負擔和傷害。其實只要有正常的作息、均衡的營養、避免過度吹染整燙、減少生活壓力以及負面情緒,並依照個別頭皮屬性與需求選擇適合的髮品,就能擁有健康的頭皮和健康的秀髮!

頭皮健康亮紅燈 應立即求診皮膚科

邱品齊醫師指出,由於頭皮比較厚,上面有豐密的頭髮保護,因此和臉部皮膚相較,頭皮比較不容易產生老化問題。健康的頭皮不會有紅腫、發癢、刺痛等症狀,而一旦頭皮健康發生了警訊,就容易發生這些問題,甚至嚴重時會產生頭皮屑、疹子、毛囊炎…等症狀,這不僅對髮質產生不良影響,更可能引發落髮的危機。邱醫師強調,由於「生髮」屬於醫療宣稱詞句,一般化妝品都不能宣稱生髮效能,因此若民眾發現落髮問題,建議不要亂買養、育髮相關產品胡亂塗抹,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23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身處和平的台灣很難想像戰爭爆發,更無法體會醫師如何在烽火連天的戰爭衝突區搶救人命;無國界醫生舉辦亞洲巡迴展覽《穿梭救援間》,現場重現伊波拉治療中心、戰火下的前線醫院急診室分流站,以及孕婦及兒童營養不良治療病房等前線救援場景。 台醫生當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香港主席劉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大醫院假日急診塞爆!醫改會調查發現,國內大醫院假日急診爆量,急診等候看診人數比平日爆增8成5,質疑健保署試辦13年、燒掉130億元的健保家醫計畫,根本毫無作用,5成診所竟告知民眾,假日發燒就直接到大醫院急診。 假日醫院急診塞爆 急診壅塞只因為流感?醫改會在清明連假監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如果你向前彎腰時,背部呈現一高一低;不要懷疑,你就是有脊椎側彎的問題!復健科醫師指出,20度以內的脊椎側彎,藉由復健運動就能改善,若是發現有脊椎側彎,最好是能及早就醫診治,才能避免脊椎側彎越來越嚴重。 全脊椎X光做確診 台中開業醫復健科診所院長卓裕森表示,脊椎側彎可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居住在社子島的吳小姐,患有罕見疾病,2年前從行動自如,漸漸變成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到現在不能走,只能癱瘓在床;去年,北市聯醫陽明院區到宅訪視後,將她列為家庭責任醫師服務對象,並加入居家醫療照護,儘管無法出門,但都有醫療人員協助。 首創1鄰1家庭責任醫師 台北市立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