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吃雌激素 中醫調理可改善更年期不適

不吃雌激素 中醫調理可改善更年期不適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48歲女性,近幾年常覺得心悸、臉部潮紅不適、燥熱及容易流汗,尤其晚上更加嚴重,越來越睡不著,且時常莫名憤怒、憂鬱、煩躁不安,看什麼事都不順眼,西醫診斷為更年期症候群,因不想服用賀爾蒙治療,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求診。治療三個月後心悸、潮熱、盜汗症狀改善,不用服安眠藥也能安然入睡,心情舒暢,不再感到疲倦,甚至皮膚都變得較明亮光滑,不再像之前乾巴巴的。

雌激素恐引發婦癌 中醫補腎為本

更年期症候群為發生於大約45歲至55歲左右,因卵巢功能衰退,內分泌紊亂,賀爾蒙分泌不足,因而產生一系列更年期症狀,常見如:潮熱、盜汗、胸悶、心悸、暈眩、月經紊亂、陰道乾澀、皮膚乾燥搔癢、頻尿、腰痠背痛、關節痛、焦慮、煩躁、失眠、憂鬱、易怒、心情低落、體重增加等。症狀大多持續三到五年內會消失,但部分婦女症狀可能長達十年以上。西醫賀爾蒙治療以低劑量雌激素為主,但因有可能引發乳癌或是子宮內膜癌等風險,不建議長期服用,因此多數婦女會尋求中醫治療。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表示,更年期症候群原因為腎精虧虛因而造成可能有腎氣不足、腎陰虧虛、亦或陰陽兩虛,從而影響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故治療上以滋腎填精為本,再依個人狀況不同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方藥,大多能緩解更年期諸多不適。

生活規律與日曬 食補也可改善

蔡佩怡建議,更年期婦女生活上要注意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避免刺激性與酒精性飲料等影響睡眠品質的飲品。飲食上避免燒烤、油炸、辣椒等辛香料及熱性食物。食物上可以多食用山藥、銀杏、黃豆、覆盆子、菇類、黑木耳、南瓜等食材,可調節體內賀爾蒙,改善更年期不適。更年期後,骨質流失速度增加,建議多食用富含鈣質食物以防骨質疏鬆,以及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

此外,也可按摩太溪、三陰交、太衝、神門穴道,每天每穴按摩20-30下,可緩解更年期煩躁、焦慮、失眠、潮熱等症狀;亦可每日於睡前溫水泡腳10-15分鐘,可以更好入睡。或飲用百合銀耳蓮子甜湯、黑豆山藥排骨湯,銀耳、黑豆、山藥含天然植物性荷爾蒙,可改善更年期不適及抗衰老;百合寧心安神、蓮子清心養神益腎,二者可緩和情緒及助眠。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4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爸媽們都知道,一歲以下的嬰幼兒絕對不能吃蜂蜜!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嗎?小兒科醫師表示,為了避免「肉毒桿菌素」中毒,因此蜂蜜製品也不建議讓一歲以下的嬰兒食用。 為什麼嬰兒會肉毒桿菌素中毒?小兒科醫師楊為傑表示,肉毒桿菌所分泌的「肉毒桿菌素」,會抑制神經傳導而讓肌肉無法收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八月不只有父親節,還有國際哺乳週(8月1日至8月7日),根據台北市衛生局統計,臺北市2個月純母乳哺育率為63.7%,6個月純母乳哺育率為39.6%,進一步調查婦女們停止哺餵母乳的原因,除了「沒有母乳或母乳量太少」(50.4%)為主要原因外,其次為「返回工作職場」(31...

閱讀詳情 »

這個東西堪比「還魂草」,可惜99%的人竟然只把它當佐料…   圖片來源 生薑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

閱讀詳情 »

你是否在家人或朋友身上看見她的四肢上有這種小小顆紅紅腫腫的痘痘呢?或是自己本身有長的,一開始不清楚這是什麼,以為是普通的痘痘還會動手去擠它,但是後面才發現不得了!原來這不是什麼痘痘,原來是人家口中說的「雞皮膚」,學名叫毛周角化症。「雞皮膚」是一種基因導致的體質。具有這種體質的人,毛囊周圍的角質會增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