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孕關鍵在「年齡」? 中醫調理「做人」成功

不孕關鍵在「年齡」? 中醫調理「做人」成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36歲王小姐,多年前曾人工流產一次,因結婚嘗試懷孕一年仍無法受孕,故前往傳統醫學科門診希望調養身體,幫助懷孕。王小姐沒有其他婦科疾病,月經週期也規律,但基礎體溫的高溫期天數較短,平時比較怕冷,沒有運動習慣,體型過重,容易緊張,經中藥、針灸治療配合運動,約四個月後成功受孕並已順利產下可愛的新生兒。

男女均可能有生育障礙 年齡為不孕關鍵

臺中榮總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周書慧指出,男女性均可能有生育障礙,女性常見原因包括排卵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子宮異常,其他如:子宮頸因素、免疫疾病、生活習慣等等;年齡亦為重要因素,隨著年齡增長,受孕率降低,流產率也會增加。

中醫治療不孕症 輔以針灸助孕

中醫治療不孕症,除了考量局部器官因素,亦會整體評估體質及臟腑功能,配合月經週期療法,可改善身體的環境,提升受孕機會。周書慧主治醫師指出,王小姐平時少動、怕冷、高溫期短、容易緊張,經舌脈診發現脈象沈弱、舌苔白膩,中醫辨證屬陽氣虛弱兼有痰濕、肝氣不疏,以溫陽補氣、祛痰濕、疏肝藥物治療,配合運動,改善身體循環,另以針灸健脾補腎、寧心安神,成功助孕產子。

揮別不孕 中西醫齊治一圓為人父母夢

周書慧主治醫師也提醒,想要懷孕的婦女,若是小於35歲,有正常性生活無避孕一年仍無法自然受孕,或是大於35歲,有正常性生活無避孕半年仍無法自然受孕者,便可尋求中西醫治療;一般建議可先至西醫檢查是否有器質病變,同時也請先生接受精液檢查,了解身體狀況,才更能對症治療。

【延伸閱讀】

驅車北上尿不停 針灸改善膀胱過動症

久咳不癒竟是乳癌? CDK4/6抑制劑助腫瘤縮小

每日苦吞藥血糖仍超標? 複方控糖筆助「胰」臂之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22)日新增82例本土感染,尤其是桃園電子廠的移工有群聚感染,令不少人擔憂是否要升3級來阻絕傳播鏈。不少網友擔心如果警戒升級,重演2021年中的3級警戒,剛站起來的餐飲業又要倒下。至於不升3級警戒之原因,陳時中提出回應。 廣泛、多點不明感染源本土感染 才會升級警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即時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2)日例行記者會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2例本土個案及4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今日下午的例行記者會除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發言人莊人祥、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台灣友邦帛琉疫苗覆蓋率高達98%,自110年10月起率先施打第三劑及學童疫苗,然而,受到關島疫情升溫影響,帛琉自今年1月起,開始傳出零星確診個案,其中九成以上為關島境外移入案例,截至1/20晚間9點,單日新增19人確診,全國累計208人確診案例,其中25例已經康復,其餘17...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原發性顫抖症」,是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許多病患深受此病症的困擾,而嚴重的顫抖症會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無法順利執行刷牙、使用筷子湯匙等簡單動作,且對於平常社交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壓力,例如:重要餐會場合、和朋友聚會,手拿起杯子時卻顫抖不已,此情景著實令人尷尬萬分;有些則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