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想變醫療人球!你一定要懂DRG

撰文/

今周刊 林思宇

在DRG(健保新的給付制度)還沒實施之前,台北榮總名醫陳威明就開始用DRG精神在手術了,他的病人若要做微創人工關節手術,住院包含檢查,開刀等,原本需要3到4天,他都會盡量縮短病人住院天數,節省健保支出和替病人省錢,但他對DRG制度也有意見。

不想變醫療人球!你一定要懂DRG

林口長庚醫院則有個閻羅王可敬的對手,他是許多名人的加護病房的主治醫師,他叫做黃崇旂,待在加護病房已經20年,如今他聽到DRG可能即將上路,年近60的他還想轉換跑道,就知道他多害怕DRG了。

DRG到底是什麼?有那麼可怕嗎?它是健保給付給醫院方式的改變,原本醫院治療病人花多少錢,健保就給付多少,改成醫院治療好疾病嚴重度相同的病人,給相同給付;換句話說,如果醫院花更多成本救治病人,就會虧錢,但如果醫院使用較少的成本醫好病人,就會賺錢。

面對高齡化時代來臨,醫療費用鐵定高額成長,加上經濟低迷,而現行醫療浪費仍存在,看起來是好制度,健保署期待他能改善現況,但遭醫界強力反彈,為什麼?

因為,這僅限於單純疾病,若是複雜度高的疾病,用這樣給付醫院勢必賠錢,這也是為何許多名醫呼籲重症不應該納入DRG制度的主因。一旦重症納入,直接衝擊的就是重症病人,到時就算醫師願意救,身為老闆的醫院也不意,病人淪為人球,屆時恐引發重症醫師出走潮,好的醫學中心加護病房一定一床難求。

不過,DRG也不是全然無好處,全世界包括加拿大、澳洲、法國等都在實行,且成效不錯,以美國為例,追蹤研究發現,平均住院天數有在減少。而台灣的追蹤研究也顯示,過去實施DRG第一、第二階段,出院後再急診率、再住院日數和轉院率都有下降,醫界最關心的給付也有成長。

去年底才歡慶健保安全準備金破兩千億元,今年健保收支將失衡達四十億元,而且明年差額增至兩百億元,健保財務如今又再亮紅燈,醫療與民眾息息相關,今周刊訪問名醫和專家,提出三大解方,希望制度重新設計的更完善,給付不打折,不能懲罰重症醫師,健保署也要力行新政府「溝通、溝通、再溝通」的態度,跟醫界和外界保持良好互動。

至於民眾切深的用藥、檢查會不會打折的問題,今周刊也訪問了專家,他們表示,民眾不用擔心,因為DRG是治療完整才付錢,至於要不要買醫療保險則是依個人情況做評估。

新政府上任三個月,如今卻仍未對DRG表態,若遲遲仍不行動,健保未來恐又再度面臨破產危機,DRG是新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024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拒當不入流老人 一定要知道的四個重點

精準治療 癌症 不再可怕

預約我的美好告別

 

閱讀全文;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一位今年80歲的女士王文英,糖尿病病史42年,但是對於糖尿病卻一知半解,吃得多認為是口福,長得胖認為是發福,常被低血糖摧殘,危及生命卻不知道是糖尿病併發症。 近20年來,女士通過接受糖尿病教育,刻苦學習糖尿病知識,如今不僅能自我管理好糖尿病,還能幫助身邊的人。 (圖片翻攝自:http://healt...

閱讀詳情 »

陝西一名10歲女孩在喝家釀葡萄汁後,一聲巨響就陷入昏迷狀態,目前正在重症監護室,身上插著各種管子維繫著生命,醫生表示:可能再也無法說話了...  (圖片翻攝自:http://health.sohu.com/20160903/n467497994.shtml  別以為只是碳酸飲料或...

閱讀詳情 »

每天早上,你睜開眼睛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拿手機看留言,還是上社群網站?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習慣,但你有想過這個習慣可能會對你的睡眠造成影響嗎?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睡眠中心周佳蓉臨床心理師表示,對社群媒體黏著度高的人,經常會發生睡眠時間被壓縮、入睡困難、生理時鐘改變等問題,建議睡前最好勿貪玩手機,以免影響睡...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http://www.itstcloud.net/215187.html    當年一個禿頭,1年沒見卻滿頭烏髮了,以為是假髮,他笑著說不是假髮,給提供了這個方子。到藥店花幾十元買來洗頭,晚上泡頭5分鐘就可以了,兩三天就可以看見新生的頭髮,堅持一點時間,頭皮組織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