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當食物易引發腫瘤

不當食物易引發腫瘤

過食溫熱性食物 所謂的溫熱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溫度過高、過燙的食品;一是指屬於中醫藥性劃分中的溫熱之性食物。

因為過於辛熱,容易損傷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所以這類性質的食品最易誘發的是消化系統的腫瘤。

過燙飲食 過燙飲食是導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飲食過熱,會損傷、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長期刺激下將誘導組織惡變。

中國人的消化道腫瘤明顯高於西方人,就是與中國人多喜熱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熱湯,如菜湯、麵糊等有關;相對於中國人,西方人的飲食較為簡單,平時少見熱湯,而多飲用果汁、可樂等冷飲。

溫熱之性食物

1、酒為辛熱之性​​,長期飲酒,是消化系統腫瘤發病最常見的因素。山東西南地區為食道癌的高發區,就與這一地區飲食中嗜熱、嗜酒有關。其實,早在1964年,世界衛生組織就認為酒精飲料的過度消費與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關。在分別對江蘇啟東縣肝癌相對高發的通興鄉與相對低發的西寧鄉進行的調查中發現: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後者的2.5倍。而兩鄉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環境基本相同,吸煙率也相當,所不同的是肝癌高發區的人們愛喝酒,低發區的人們則喜歡飲茶。

2、同樣屬於中醫熱性食物的還有煎炸、熏烤的食物,這類食物因經過高溫的油炸和烤製,亦隨之變為熱性食品。經研究證實,長期食用此類食品,易於導致胃癌、腸癌、肝癌等。 咖啡 就像中國人嗜茶一樣,西方人多喜喝咖啡。

美國學者在經過5年的流行病學調查後認為,咖啡因對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響。經常飲咖啡的人比不飲咖啡的人患這兩種癌的可能性大2~3倍。

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於過多飲用咖啡引起的。 五味失調 中醫認為飲食應五味調和,甘、苦、酸、辛、鹹的食物要均勻食用,任何一味偏食,都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在引起腫瘤的因素中,肥甘厚膩太過與鹹味太過是常見因素。

肥甘厚膩太過 中醫的肥甘厚膩之品,屬於甜味、油膩性食物。從臨床研究來看,甘味食物即澱粉類、醣類食物,攝入過量易導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能促髮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和胰腺癌。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腫瘤屬於積證的範疇,《內經》認為,積證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滯,而肥厚飲食,容易助濕生痰,無疑會加重這些病理產物的凝聚。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經常吃高脂肪飲食可促使肝臟分泌更多的膽汁,進入腸道後,膽汁中的初級膽汁酸在腸道厭氧細菌的作用下轉變成脫氧膽酸及石膽酸,而這兩種物質均是促癌劑,可以使腸道黏膜癌變。同時,脂肪還能為多種腫瘤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

鹹味太過 除了食鹽,鹹味食物還包括鹹菜、鹹魚、鹹肉以及其他醃製食品等。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常食醃製食品者食管癌發病的危險性是不常食用者的2.79倍。嗜食鹹味食物最容易導致的癌症是胃癌。

嗜食鹹魚的日本漁民,胃癌、食道癌的發生較為普遍。嗜食鹹魚亦是致鼻咽癌的一個重要因素。馬來西亞研究人員發現,沿海居民患鼻咽癌較多,原因與他們愛吃鹹魚有關。我國普查資料證明,在胃癌高發區,人均每天攝人食鹽50克;而胃癌低發區,人均食鹽攝入量僅為6克左右。

實際上,鹽本身並不致癌,引起癌變的原因是高濃度的鹽溶液易破壞胃黏膜保護層,引起黏膜糜爛或潰瘍。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遭到致癌物質的入侵,就會產促使胃黏膜細胞局部癌變。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只是不可過量食用。

一般認為,正常人攝鹽量應控制在每天6克以內。 食用變性食物、霉爛食物 黃曲霉毒素已被公認為是最強烈的致癌物,而黃曲霉菌富含於霉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該菌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研究發現其可誘發實驗動物的多種腫瘤。這種因素是導致亞洲、非洲某些地區癌腫高發的重要原因。

醃製食品 亞硝酸鹽也是公認的致癌物,蔬菜、鮮肉等醃製後會產生大量的亞硝酸鹽。 鹽醃的干魚中,發酵的醃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腸、肉類中都含有亞硝基化合物,如果經常食用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險。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近期刊登於《中國流行病學雜誌》有關新冠肺炎(COVID-19)研究指出,慢性病增加致命風險,以心血管疾病位居第一,其次是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和高血壓。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高血壓患者及長者,疫情期間儘量待在家,室內保持通風,落實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儘量不去人口密集、空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如果用湯匙背面滑過舌頭『卡卡』,可能是口水太少了,容易蛀牙!」台灣口腔照護協會理事長黃耀慧醫師指出,口水具有清潔、中和酸性,促進再礦化修補機制等作用,有助預防蛀牙發生,提醒長輩、因藥物副作用等出現口乾症的患者,可諮詢家庭牙醫科、一般牙科,找出口乾問題。蛀牙是如何發生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民眾有呼吸道症狀時周遭人人自危,這波疫情首當其衝的就是耳鼻喉科醫師,使得醫師面對前來看診的患者都格外擔憂,因必須近距離面對病人做檢查及治療,特別是病人有呼吸道症狀時,正面受到的飛沫傳染防不勝防。日前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了保護醫療人員的健康安全,發配面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多人想方設法要減肥以維持好身材,卻因為盲目跟隨網路上未經證實的錯誤減肥方法,導致越減越肥!減重專家曾漢棋醫師提醒,民眾別誤信減肥偏方,平時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及搭配運動,維持身材並非難事。如果是中度或重度肥胖者,建議可諮詢專業減重醫師,由醫師診斷及治療,才能安全有效達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