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管打疫苗沒千萬別掉「肉」! 研究曝風險:肌肉流失免疫力就降低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管打到疫苗沒,想要確保免疫力千萬別掉「肉」!國際已有研究指出,只要肌肉流失10%,免疫力就會降低,染疫風險隨之增加;流失30%,疾病恢復能力更是陡降,重症風險提升;一旦肌肉流失超過40%,肺炎死亡風險則大幅上升。醫師提醒,中壯年族群及長輩千萬別輕忽維持肌肉量。

根據指揮中心最新公布數字,全台已累計接種疫苗達 758萬8692 人次,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 30.97%,劑次人口比32.31(劑/每百人),離群體免疫力初步目標第一劑6成還有一段距離。

衛福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彭邦中表示,雖然國內疫苗已開打一陣子,且擴大接種對象,但台灣目前覆蓋率尚未達到群體免疫狀態,維持自身免疫力及謹遵防疫原則還是防疫的最根本之道,尤其,有效增加肌肉是確保注射疫苗後免疫力的關鍵。

肌肉量與免疫力有直接關聯性!彭邦中指出,肌肉能儲存免疫系統需要的蛋白質及分泌免疫相關細胞激素,當肌肉流失時,免疫力就會下降。研究已經發現,肌肉量與免疫力的好壞息息相關,維持充足肌肉有利於免疫系統;反之,肌肉流失變多,免疫力就會變得更差。

彭邦中說,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人過40歲後,肌肉將以每10年平均流失8%的速度減少,40至80歲間,可能流失將近3分之1的肌肉,因此,在防疫的關鍵時刻,中壯年族群及長輩除了疫苗以外,也別輕忽肌肉與免疫力之間的關係,最根本就是由營養做起,補充好吸收的蛋白質。

一天要攝取多少蛋白質才夠?醫師建議,一般正常成人通常是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應至少攝取0.8到1公克蛋白質,但疫情之下,民眾若想維持肌肉量、提升免疫力及確保疫苗保護力,會建議提升蛋白質量至每日每公斤攝取1.2公克,尤其是肌肉流失及免疫下降風險高的中老年族群。

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醫師黎雨青建議,從天然的原型食物補充營養,當然是最佳的方法,但外食族、牙口與食慾較差的中壯年族群及長輩,難以維持多元且適量飲食,常面臨營養不均甚至缺乏的困境,若有這種困擾,也可以使用均衡的營養補充品來改善營養。

黎雨青提醒,除了蛋白質是生成免疫及肌肉細胞的原料,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對於免疫力都有重要影響,均衡攝取才能維持整體健康狀況,甚至是鞏固與強化免疫系統,包含維生素A、D、E、C、B6、B12、葉酸及礦物質鋅、鐵、硒、銅等也不能缺少。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健保鎖定9萬思覺失調症病人 「乖乖打針」醫院可領每人最高1500元獎勵

疫苗涵蓋率打破3成了! 758萬人接種、AZ冒13件血栓「年輕人為主」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一旦有了糖尿病,就一定要小心的併發症 併發症分為急性和慢性,雖然糖尿病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但是要注意血糖過高或過低的問題。 (圖片來源:資料圖庫) 圖說: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中最常見的是腎臟病變,這和高齡人口多與三高控制不良有關。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高血糖 第1型糖尿病,餐前血糖持續超過...

閱讀詳情 »

在年紀增加的時候,長期缺少運動的人,肌肉會變少,肌力會慢慢衰退,平衡感也會受影響,所以容易造成跌倒。 有規律運動的人,較能防止「肌少症」,可以預防發生跌倒意外。運動,特別像是走路、步行、小跑步這類運動,它比較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還會鍛練我們的心肺耐力。規律運動對我們的睡眠也有幫助,也能舒壓、緩和情緒...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上午宣布,國內再新增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確診個案,發言人莊人祥下午2時將會召開記者會做相關說明。根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國內累計559例確診,分別為467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

閱讀詳情 »

你是否曾有這樣的經驗,「頭痛欲烈之際,一直打嗝想吐,吐完感覺就好多了」,為什麼嘔吐能舒緩頭痛症狀呢?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頭痛主要是因為腦中微細動脈血管擴張而引發疼痛;然而,嘔吐時會造成全身血管緊縮,故能暫時緩解痛感,此外,充足睡眠也有助於增加血管加壓素的分泌,幫助血管緊縮,故有時好好睡上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