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要「盧小小」!台灣人最恨勸酒行為第1名出爐 逼玩遊戲划酒拳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過年、春酒,新年期間台灣人習慣一路聚餐應酬到底,其中「勸酒文化」常叫人感到頭痛,到底有哪些勸酒行為最「盧小小(無理取鬧)」?國健署今(5)日就公布網路相關調查結果,最不受歡迎的勸酒行為前3名分別是:「逼你玩遊戲、划酒拳」、「誓言不醉不歸」及「只要喝一口就好」傷感情又傷健康。

國健署是透過網路大數盤點網友最不受歡迎的勸酒行為,前10大依序為:「逼你玩遊戲、划酒拳」、「誓言不醉不歸」、「只要喝一口就好」、「要你陪喝才簽約」、「趁你不注意偷加酒」、「對方瘋狂敬酒喝不完」、「直接幫你叫車找代駕」、「一定要你乾杯喝光光」、「酒倒超滿表面張力」、「嗆你不喝就是看不起他」。

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呂孟穎表示,不喝酒的人常會因為人情壓力勉強喝酒,卻敢怒不敢言,到最後不僅傷感情,還會傷健康,反而失去了原本要聯繫情感的初衷。且不管是顧及對方面子不敢拒絕也好,或想要談成合作勉強配合也好,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類似被勸酒的經驗,成了無法擺脫的情緒勒索。

台灣戒酒無名會成員之一的郭先生就有深刻體會,13歲會開始接觸酒精便是因為旁人的勸酒,因工地師傅總在中午休息或下班時吆喝工人一起喝酒,為了能融入團體,漸漸地越喝越多,當兵時便曾出現喝酒「斷片」的情況,卻始終不以為意,直到喝到完全失控無法戒斷,變得一無所有又讓親人擔心,才開始透過團體的力量戒酒。

國健署強調,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飲酒沒有安全量,即使少量也會有致癌風險,此外,台灣近半人口缺乏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喝酒容易臉紅,還會提高罹癌及失智的風險,更不適合喝酒;喝酒還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增加罹患新冠肺炎及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在防疫期間更該避免喝酒,更能維持良好的抵抗力。

如果真非喝不可,國健署建議,請盡量減少飲酒量來降低風險,男性每日喝酒不超過2罐啤酒(3.5%的啤酒330毫升,2罐約20g純酒精),女性則不超過1罐啤酒(約10g純酒精),如果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新生兒的健康,請千萬不要喝酒。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年「最肥零嘴」!重鹹牛肉乾讓你更餓 15顆腰果=喝1匙油

頂著寒風跑步「足底筋膜炎」大爆發! 醫揭全怪少做這件事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李盛雯/專訪報導 自從2019年12月確診首宗感染個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迄今仍以超乎想像的破壞力肆虐全球,但在這股疫情海嘯之下,好企業更能打出漂亮的「疫」戰!全球知名生物科技製藥企業Amgen安進藥廠在台灣成立剛滿5周年,今年二度蟬聯《HR Asia》的...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入境台灣要不要「全面普篩」,一直有爭議,今(20)日有媒體報導指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選中12個高風險國家、地區,預計9月起,對入境者全面進行PCR核酸檢測。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下午出面駁斥「媒體亂寫!」暫無此...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財務吃緊,衛福部長陳時中已數度公開宣示要調漲保費,還要調整民眾的部分負擔,但開源不夠,如何節流更是關鍵,尤其近年新藥物要價不斐,讓健保財務越發沈重,國內藥界觀察,「生物相似性藥」有望成為健保節流的金雞母,因為健保核價金額可先砍1...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國產疫苗進度各界矚目,食藥署日前已有條件核准國光生技的COVID-19候選疫苗的第一期臨床試驗計畫,允許其展開「收案篩選受試者」動作,食藥署今(20)日進一步表示,國光生技已補齊技術性資料,經審核同意計畫進行施打受試者。 食藥署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