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要輕忽了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直腸癌的警訊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周先生66歲,是一位退休司機,今年5月進行大腸直腸癌篩檢後,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但因無明顯症狀,故未進一步檢查,至今年9月因腹部疼痛併可觸摸腫塊至急診求診,檢查後為乙狀結腸癌並膿瘍形成,經手術切除併人工肛門成行術(Hartmann’s operation)已順利出院,但病理分期為第三期,因此目前正接受化學治療中。

丁先生52歲,是一位上班族,早在今年初的大腸直腸癌篩檢結果,糞便潛血檢查為陽性,也因無明顯症狀故未進一步檢查,至今年8月因排便習慣改變及體重減輕至門診求診,檢查後為直腸癌,經腹腔鏡低前位直腸切除手術後,已順利出院,但病理分期為第三期,故現正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中。

根據衛生署公佈之統計報告,惡性腫瘤仍為98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依舊高居前三大癌症死因,其中大腸直腸癌之死亡成長率及佔有率均較往年升高,為了儘早發現儘早治療,今年國民健康局針對年滿五十歲未滿七十歲之國人提供了免費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外科主治醫師陳建成表示,近來發現國人接受大腸直腸癌糞便潛血檢查後,卻忽略了後續追蹤與治療,導致診斷與治療的延誤。

陳建成指出,很多大腸直腸癌一開始並沒有顯著且特別症狀,等到有症狀(例如:體重減輕、貧血、可觸摸到腫塊、排便習慣改變、裏急後重感、血便…等)時,可能都已經是比較嚴重的期別,糞便潛血檢查可以當作是大腸直腸癌警訊,雖然不能將糞便潛血檢查異常跟大腸直腸癌劃上等號,但卻是告知民眾該做進一步檢查的訊息,檢查可能包括大腸鏡、下消化道攝影…等,需要依照不同的狀況有所選擇。

陳建成說,最近臨床上遇到多起案例,皆早在幾個月前,國健局就已通知糞便潛血檢查異常,應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與追蹤,但因諸多原因且無特別症狀而被輕忽。等到病況惡化才至醫院求診,此時有的案例形成腹腔內腫塊並膿瘍,有的不僅侷限一處大腸,更是侵犯到多處大腸,甚至是侵犯到小腸或是遠端轉移,這樣不僅造成治療上更困難,預後也更為不好。

他提醒民眾,不要輕忽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有異常一定要儘早至醫療院所做進一步追蹤檢查,隨著醫藥進步,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不論在手術方式、化療藥物或是放射治療方式,皆有許多成長,所以對於大腸直腸癌應該更積極的防治與面對。

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外科表示,除了傳統大腸直腸手術外,腹腔鏡微創大腸直腸癌手術亦是大腸直腸癌治療的一項新選擇,更是該院致力發展的微創手術重點之一,以期能帶給市民更多更完善的醫療照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農曆春假連假,許多人都慵懶抱著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追著喜愛的影集或電影,連傳統登門或電話拜年方式,漸漸被通訊軟體或社交軟體方式拜年取代,但過度使用3C產品易讓眼睛產生不適,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適度使用3C產品,若眼睛不適,應休息或視情況就醫,對於正在接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張先生去年二度發生腦中風,右側肢體癱軟無力急住院近1個月,經急性期照護穩定後返家,透過申請黃金自立給付包,出院後每周都有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到家治療,目前已能使用助行器移動,但進食、洗澡及穿脫衣服仍需家人協助。 張太太說,先生已經錯過中風3小時的黃金治療期,絕不能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運動可以減少身體壓力,進而維持血糖穩定。糖尿病病友好好運動,不只對健康有好處,也可以幫助控制血糖。 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表示,糖尿病病友最適合做有氧運動,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建議,一星期最好花150分鐘做有氧運動,運動對糖尿病病友更是重要,像快步走、打太極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餐餐大魚大肉才有過年的感覺!暴飲暴食是國人過年的通病,讓不少民眾的胃食道逆流更惡化了。醫師提醒,別輕忽胃食道逆流的病情,長期下來容易引發食道炎,嚴重甚至會吐血,必須急診就醫。 每5人有1人胃食道逆流 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文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