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讓SARS期間和平醫院封院悲劇重演 台灣正面臨三大挑戰

文 / 楊竣傑

台灣首度出現院內感染新冠肺炎案例,當圍堵恐難以全面阻止病毒擴散時,超前部署的減災規畫,才是度過危機的重要關鍵。

「從過程可以判斷,案34傳給護理同仁,已發生院內感染。」2月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記者會上宣布,一位無旅遊史的50多歲女性感染新冠肺炎後,又在就醫期間,傳染給一名清潔工與三名護理人員。雖然他的語氣平靜,但「院內感染」4個字,不免令人憂心,SARS期間令人猝不及防的和平醫院感染事件,是否又將在國內重演。

不讓SARS期間和平醫院封院悲劇重演 台灣正面臨三大挑戰

截至3月3日,台灣已有42名確診病例,且本土感染人數首次超越境外移入個案。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分析,當全球逾70國都有確診案例,仍期望隔離病毒,顯得不切實際,「再談感染來源,已非常困難,就算追到源頭,另一波感染又起,現在就得減災。」

在陳秀熙眼中,新冠肺炎在台灣的流行模式,已經從第一階段的境外移入、家庭群聚,進展為社區傳播;防疫戰略重點,也必須從徹底隔絕少數病患的「圍堵」,轉移為面對更多可疑感染者與輕重症病患的「減災」。這第二波防疫部署是否得當,是疫情未來會不會更加失控,甚至發生全國大流行的關鍵。

陳秀熙談到2003年,因和平醫院一名洗衣工未分區工作,成為引發院內集體感染的超級傳播者,讓防疫節節敗退,乃至封院。「當年4月下旬沒守住,就造成後續影響。」陳秀熙坦言,「小波流行」不易守,但得盡力壓制疫情,否則情勢嚴峻。

 

挑戰一》醫院落實分層防疫

儘管台灣目前確診病例僅42人,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約8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沒有出現肺炎症狀,因此不能排除國內仍有未被察覺病患的可能性。

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至今未鬆口已進入「減災」階段,但在2月27日宣布,將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指揮官仍為陳時中。此等級,政府可啟動清空醫院收治、徵用醫院進行隔離,必要時動用軍力支援等超前部署,可見已進入「能做不能說」的2階段決戰。

但要準備好2次決戰,台灣仍面臨3大挑戰。首先,是醫療機構的防疫措施。

為避免如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確診案例的韓國與義大利,每日有數以百計的新冠肺炎病患湧入醫院,導致醫療體系崩潰,國內許多醫院先以「分單位」、「分樓層」方式降低交叉感染。衛福部桃園醫院院長徐永年告訴《今周刊》,桃醫已將7樓設為專責樓層,共有13間負壓隔離病房,與33間可收治輕症的專責病房,「我們採2組人輪替,降低醫護人員被感染後傳播的風險。」

為了降低民眾頻繁出入醫院,造成的感染風險與防疫漏洞,各醫院也限制探病、陪病人數;林口長庚醫院、台北市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甚至嚴禁探病。實際觀察限制陪病的桃醫,在每一個入口都有專人如臨大敵地替病患量額溫、查旅遊史。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211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南韓明明是疫情重災區,為何美國專家稱讚不已?因為這三件事

疫情衝擊!五星飯店推「超狂優惠」 網嘆:能不搶嗎?

瀏覽比武漢肺炎更危險!年輕女子住院1個月仍不治,上週新增12人死亡

差點統戰幹部洗腦 現在她要幫助台灣「重返世衛」!

武漢肺炎》印度13億人口確診人數卻很少?原來靠吃「這個」

 

 【本文出處;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今周刊》官方網站;《今周刊》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今天行政院召開緊急記者會,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今天開始新北市、台北市升級為防疫第三層級。電影院、展覽集會、公有場館暫停開放。陳時中說,餐飲場所要求實聯制,店家可多利用外送來維持營收,若無法做到實聯制的餐廳必須關閉。小吃攤、夜市也必須做到實聯制和定時消毒。台灣疫情升溫,單日累計180例本土確診。今...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減重瘦身,近來間歇性斷食十分風行,但你真的適合嗎?門診就有一名30歲男子,才剛開始嘗試間歇性斷食不到2天,竟引發腹部劇烈疼痛,被緊急送醫,醫師診斷為急性膽囊炎,如果放任發炎,恐有生命危險,所幸緊急施行微創膽囊全切除術後恢復良好,3天後平安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老人事故傷害死因,多數怪它!根據2019年全國與台北市死因統計顯示,跌倒分居65歲以上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2位、第1位。而衛福部調查更發現老人跌倒受傷主要原因前2大殺手就是「滑倒或絆倒」(43.2%)、「失去平衡或頭昏」(37.1%)。專家建議,老人家平常可多做簡單...

閱讀詳情 »

「身體累積的壓力,頭皮最知道」專研醫學美容與婦科中醫師彭燕婷表示,維持身體五臟六腑運行的十二經絡,都會循行彙集在頭部,頭皮的緊繃程度,直接反映了一個人的氣血狀況。對此,SPA業者詩嫚特也指出,現代人在生活節奏太緊湊或工作壓力下,時常有身體痠痛、頭痛或失眠等多種健康問題,已成當代文明病,建議定期進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