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降級了!陳時中宣布「11/16-11/29」維持二級警級 相關規定快看這裡

不降級了!陳時中宣布「11 16-11 29」維持二級警級 相關規定快看這裡

不降級了!陳時中宣布「11 16-11 29」維持二級警級 相關規定快看這裡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二級警戒再延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9例COVID-19確定病例,均為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經與相關單位溝通討論及評估後,11月16日至11月29日仍將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雖然本土連續加零,本土疫情也持續趨緩,但境外移入個案有在增加,所以決定維持二級警戒下去。

指揮中心宣布調整或維持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

一、維持現行戴口罩規定,外出時應全程佩戴口罩,但符合以下情形,得免戴口罩:

(一)下列場合得免戴口罩,但應隨身攜帶口罩,且如本身有相關症狀或與不特定對象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仍應戴口罩:
1.於室內外從事運動、唱歌時。
2.於室內外拍攝個人/團體照時。
3.單人或多人進行直播、錄影、主持、報導、致詞、演講、講課等談話性質工作或活動之正式拍攝或進行時。
4.農林漁牧工作者於空曠處(如:田間、魚塭、山林)工作。
5.於山林(含森林遊樂區)、海濱活動。
6.於溫/冷泉、烤箱、水療設施、三溫暖、蒸氣室、水域活動等易使口罩潮濕之場合。

(二)外出時有飲食需求,得免戴口罩。

(三)於指揮中心或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或活動,如符合相關防疫措施,得暫時脫下口罩。

二、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維持應遵守實聯制、量體溫、加強環境清消、員工健康管理、確診事件即時應變。

三、11/16起有陪侍服務之合法休閒娛樂場所,符合下列防疫措施者,得開放營業:

(一)符合共通性原則:實聯制、量體溫、除飲食等例外情形外,全程戴口罩、從業人員健康監測、良好通風、充足清消設備、每日至少2次環境/物品清消等。

(二)從業人員之接種篩檢
1.均應至少接種1劑疫苗滿14天。
2.首次服務前應提供 3 日內的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陰性證明。

(三)提出申請並經地方政府核准
提供餐飲、民俗調理、美容美體、視聽歌唱等服務或營業項目者,須另依相關指引辦理。

(四)復業後管理
1.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之從業人員,須每週1次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
2.完整接種2劑疫苗滿14天之從業人員,則無須每週1次抗原快篩(含家用快篩)或PCR檢驗。
3.顧客進場應提供至少接種1劑疫苗證明,且滿14天之證明。

指揮中心將持續觀察疫情態勢,適度放寬管制措施,強化邊境監測及防疫作為。籲請民眾應落實個人防護措施,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以兼顧防疫與生活品質。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解決要命心房顫動「這一刺」最關鍵 台大醫院用新技術大降輻射量、併發症

8旬老翁一夕變「凸眼」 竟是3.3公分巨大腫瘤躲在眼球後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瘦子不會有三高問題啦、膽固醇太高改吃素就好了,台灣人關於高血脂,有些錯誤觀念真的要改!醫師強調,影響膽固醇的因素,飲食習慣只占3成,絕大多數是與遺傳基因、體質相關,民眾千萬不要再拿飲食、運動當擋箭牌。臨床就有女子因家族性高血脂,壞...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生病吃藥是每個人都避免不了的事,但原本該讓人安心、確保用藥安全的藥袋標示,國內藥師觀察卻發現,有不少民眾用錯心態去解讀,看到密密麻麻的可能副作用就心生恐懼,反而不敢吃藥,偷偷瞞著醫師丟藥,或是私下跑來問藥師「我吃這個藥到底對不對?...

閱讀詳情 »

▲臉部長相漸變、手指粗戒指拿不下,恐肢端肥大症造成。(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鼻子變大、嘴唇變厚,手指粗到戒指拿不下來?身體部位不正常的肥大或增生小心是肢端肥大症造成的!這一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在台灣,每年平均新增約60個新病例,平均發病年齡只有40...

閱讀詳情 »

▲大腸癌術後2年內復發率最高,務必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癌後真的不能忽略定期回診!台中40歲的蔡先生罹患大腸癌後,先後於6年前及4年前,又於大腸左右兩側陸續發現惡性腫瘤,一一透過剖腹手術方式切除,日前接受大腸鏡檢查時,又發現大腸內有一顆扁平瘜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