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世界抗頭頸癌日 台灣醫界熱情響應

世界抗頭頸癌日 台灣醫界熱情響應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頭頸癌泛指頭部跟頸部的癌症,一般把腦瘤除外,常見的有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喉癌、下咽癌等。最常見就是吃檳榔、抽菸、酗酒等不良習慣,刺激上消化及呼吸道黏膜產生惡性腫瘤!同時有這三種習慣的人,得口腔癌的機率更比一般人高123倍。

頭頸癌 往往沒有特別症狀
頭頸癌有時並沒有特別症狀,一般常見症狀包括 口腔腫塊、疼痛潰瘍、凸起或白斑、紅斑、聲音改變或沙啞、吞嚥困難疼痛、唾液中有血或鼻出血、單側聽力不良、單耳積水、耳脹、耳悶、頸部腫塊、、、等都是可能症狀!

今天7月27日(週四) 是世界抗頭頸癌日,四年前國際頭頸部腫瘤醫學聯盟(IFHNOS)在紐約的Jatin P. Shah教授號召下宣示將7月27日訂為「世界抗頭頸癌日」,當時知名的頭頸癌友影星麥克.道格拉斯也現身代言,分享他的抗癌經驗。

台灣醫界 盛大響應抗頭頸癌日
在亞洲頭頸部腫瘤醫學會侯勝博理事長、臺中榮總許惠恒院長、喉頭頸科主任王仲祺醫師帶領下,台灣也熱烈響應,會中邀請國內頂尖頭頸腫瘤專家與病友及民眾接觸,提供頭頸癌最新的臨床經驗分享!也邀請馬文君立委、國健署癌症防治組蔡士智副組長、台中市衛生局洪秀勳主任秘書、台中市醫師公會陳文侯理事長等官員民等官員民代共襄盛舉。前港區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陳大松先生、國際級的吉他音樂家方銘健教授、聲樂家陳明虔教授也熱情蒞臨表演,透過美妙樂聲,期待喚起國人對頭頸癌防治的重視,期盼降低頭頸癌對國人生命健康的威脅!

活動精彩 歡迎民眾逗陣關心!
活動於7月27日晚間6:00-9:00在臺中榮總研究大樓1樓第二會場盛大舉行,活動包括「抗頭頸癌」衛教演講、大師級音樂饗宴及備有餐點招待、拍照打卡等,會後還可換精美實用紀念品!多ㄧ份了解、多ㄧ份預防保健觀念,可照顧自己與家人健康!共同達到早期預防、早期治療、頭頸癌不上身,耳聰目明、嗅味覺敏鋭,呼吸、發聲、吞嚥好品質,生活更美好。

【健康醫療Line健康,加入好友更快活】LINE@ ID:@healthnews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43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冬季每當寒流一到,猝死的新聞便層出不窮,中壢天晟醫院健檢中心醫師蔣國煊表示,猝死就是心臟血管疾病突然發作,使心律不整導致輸出血液不足,令腦部和部份身體器官缺氧,心臟因停頓而死亡。值得留意的是,猝死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30歲以下猝死的案例不在少數,建議民眾,平時培養好的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19歲的沈同學,1年多前,出現走路不穩、手部莫名無力等症狀,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罕見多發性神經纖維瘤,他的脊椎上長10多顆腫瘤,其中2顆甚至壓迫到頸椎神經,所幸及時開刀切除,才免於癱瘓的命運。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指出,該患者經由X光檢查發現,其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身上突然長出凸起物,切勿隨意擠壓!一名十九歲男性,某日在其右臂外側發現一顆暗紅色的凸起物,本以為是青春痘便自行擠壓,沒想到,凸起物被擠破後,流血不止,而且異常疼痛,男子因此就醫,經醫師檢查後,診斷為化膿性肉芽腫。而幾個月前,也有一位六十歲男性,發現右側腳的大拇指上凸起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桃園一名30歲女子,因工作時間長、飲食不固定,有時一天吃不到三餐,而且女子的食量不大,但只要工作壓力一大,就想要大吃甜食,充滿罪惡感,所以有時晚餐索性不吃了,以致於睡前餓得睡不著,形成了隔天上班又沒精神的惡性循環,讓生活品質變得一糰糟,女子尋求中醫調理體質後才有改善,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