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爽爆新聞網記者鄒志中/台中報導

台灣疫情嚴峻之際又傳來令人振奮的好消息!為避免層出不窮變種病毒削弱疫苗的功效,中國醫藥大學校長洪明奇院士帶領抗新冠科研究團隊,透過科技部「COVID-19之標靶藥物開發」計畫經費支援以及中研院提供病毒模型協助下,運用新組建之分子細胞快篩平台,在中華藥典與天然物中,證實台灣本土的天然物,具有可阻斷英國變種以及南非變種病毒入侵的潛力,洪明奇院士積極開發安全有效的小分子藥物,以期直接阻斷這些重要的病毒感染機制,並開發出對抗英國和南非變種病毒有效的抑制劑。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 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洪明奇院士帶領的中國醫藥大學抗新冠科研團隊,因應台灣新冠病毒侵襲和英國變種及南非變種病毒的迅速傳染,兵分兩路在中華藥典與自水果萃取出的天然物中,分別找到貝母素與安石榴苷和聚合前花青素具有抑制變種新冠病毒的功能,證實這些台灣本土的天然物,具可阻斷英國變種以及南非變種病毒入侵的潛力。

在台灣新冠病毒肆虐的關鍵時刻,中國醫藥大學抗新冠科研團隊聚焦「貝母素抑制以及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及「安石榴苷和聚合前花青素抑制變種新冠病毒感染」發表具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儘快與國人分享,希望防疫艱困的關鍵時刻,對國人有所助益。

1.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株,包含英國變種及南非變種,在實驗室嚴謹的檢測下,證明其感染力比野生型的病毒高出了3-4倍。

2.從中華藥典中,研究團隊發現貝母素可以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3.在台灣水果中,也發現了安石榴苷和聚合前花青素具抑制變種新冠病毒感染之效果。

當前雖然國際上已經有數款新冠疫苗批准在臨床使用,可是對於層出不窮的突變種,例如來自英國的N501Y和來自南非的E484K突變,效果仍有不足之處,加上有其他生物機制也可能削弱這些疫苗的功效。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 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鑑於新冠病毒主要是透過病毒棘蛋白(spike)與細胞接受器(ACE2)的結合再加上其他蛋白,例如跨膜絲氨酸蛋白酶2(TMPRSS2)來幫助病毒入侵細胞,因此,洪明奇院士帶領的抗新冠科研團隊採滾動式調整研究方向,積極開發安全有效的小分子藥物,以期直接阻斷這些重要的病毒感染機制。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 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世界知名癌症基因科學家洪明奇院士表示,中醫大抗新冠研究團隊結合生化與細胞生物的尖端技術,以小分子藥物標靶治療阻斷配體(Ligand)與受體(receptor)結合的抗癌觀念來應用到抗冠藥物的研發,此項研究篩選了多項純天然化合物,發現貝母素、安石榴苷、以及聚合前花青素等天然物對抑制變種新冠病毒具有高潛力。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中國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 開發英國變種病毒抑制劑

中醫大抗新冠團隊的研究結果表明,貝母素、聚合前花青素以及安石榴苷會抑制野生型、英國以及南非變種SARS-CoV-2病毒的細胞感染,尤其是針對台灣目前嚴重的英國變種,因此未來開發其對COVID-19的治療以及防治具有高度的潛能。

貝母素常見存在於川貝母、平貝母和浙貝母等百合科植物,而此類植物的鱗莖都是常用的中藥材,具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等功效。

中醫大團隊之前曾發表研究在水果及食物中常見的天然化合物「單寧酸」具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和跨膜絲氨酸蛋白酶2雙重抑制效果,如今再接再厲發現同為單寧酸家族的聚合前花青素以及安石榴苷對於野生型或突變型的新冠病毒都有明顯的抑制效果。聚合前花青素是葡萄中的主要天然物成分之一,安石榴苷則富含於石榴之中。

洪明奇院士帶領團隊參與本計畫成員包括:王紹椿教授、王韋然助理教授、陳曄副教授、蘇文琪助理教授、中國附醫張為超研究員及陳筱凡博士後研究員。

洪明奇校長並代表中醫大抗新冠科研團隊,感謝科技部「COVID-19之標靶藥物開發」計畫之經費支援、中央研究院的RNAi核心設施(RNA技術平台與基因操控核心設施)協助提供合成英國變種病毒模型,以及中醫大醫療體系的支持與各科系團隊人員的合作無間,在短短一年就建立中醫大的抗新冠研究平台,並在最短時間內,找到英國變種病毒株的抑制劑。洪校長認為,對於研究型的大學來說,這是中醫大的社會責任,也再次展現台灣抗疫的國家隊精神!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隨著時代進步,人們的生活步調愈來愈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睡不著、睡不好、睡眠易中斷等情況,漸漸變成許多人的家常便飯。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調查,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高達11.3%,顯示每10個人中,就有1人飽受失眠之苦。 衛福部苗栗醫院中醫科醫師楊哲彥表示,在中醫典籍《...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市長侯友宜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4)日同台出席「新北COVID-19居家照護」記者會,沒想到下午就傳出現場有媒體記者確診,指揮中心晚間表示,在場的陳時中及發言人莊人祥,距離該確診者有1.5公尺以上且均佩戴口罩,將進行7天自我健康監測,目前二人身體...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譯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學會(AND)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想要長高,那麼就必須要在發育階段給予孩子足夠的營養,讓孩子可以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長高。身為家長的你,是否總想著要怎麼讓正在發育的孩子可以高人一等,國家網路醫藥彙整了美國營養學會列出孩子所需的營養素及對骨骼發...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本土確診個案天天在創歷史新高,不讓醫療量能被壓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下午宣布,即日起調整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未來醫院只收治中重症、70歲以上高齡、洗腎以及懷孕36周以上的確診者;其餘確診者則送往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防疫旅館或居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