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年男人罹患慢性病「一蹶不振」 對症調理大展雄風

中年男人罹患慢性病「一蹶不振」 對症調理大展雄風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男性到中年以後,身體機能開始下降,有不少人發現勃起後的硬度或持久度已大不如前,就連早上晨勃的反應也不再是每天發生。中醫師黃慶雲提醒,許多男性面對勃起障礙問題經常選擇消極處理,時間越拖越久只會讓問題更嚴重,性功能障礙除了與身體機能退化有關之外,也可能是由慢性病如糖尿病引發的緣故,影響可大可小,如果另一半有性功能障礙問題,也應該鼓勵對方積極就醫。


黃慶雲表示,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由於血管硬化風險高,常有勃起障礙合併心血管疾病的狀況發生。尤其陰莖動脈口徑細小,心臟冠狀動脈管徑較粗,往往勃起障礙會比心血管疾病更早發生。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新陳代謝失控,內分泌功能將受到干擾發生紊亂,影響丘腦下部、垂體與睪丸的功能,造成性激素分泌銳減,勃起功能失去驅動力;其次,糖尿病患者血糖高,神經纖維易產生糖類物質如多元醇沉積,導致神經纖維變性、腫脹,造成神經末梢釋放的神經介質例如血管活性腸多肽、乙醯膽鹼等減少。這些神經介質皆與促進陰莖勃起息息相關,一旦分泌減少,勃起功能就會跟著一蹶不振。


黃慶雲指出,糖尿病引發陰莖海綿體的血管硬化,妨礙血流,在中醫稱為「瘀」,就是氣血循環變差,於是造成陽萎的症狀。糖尿病人在腎功能上,腎陽減弱,腎水(腎陰)不足,精氣神逐漸耗盡,也會出現陽痿症狀。因此,中醫治療糖尿病引起的陽萎症狀,首重調理腎氣。


中醫針對糖尿病患者勃起障礙問題,會針對不同病因進行診斷,體力不好就補充體力;腎陰不足以中藥方滋陰補腎;腎陽不足就壯陽氣,加強疏肝解鬱和補腎活血;脾胃差就以促進氣血循環藥物,降低血管硬化阻塞的發生機會。


黃慶雲呼籲,糖尿病患者必須穩定控制病情,一定要規律用藥,並定時檢測血糖。至於因糖尿病所引發的勃起障礙問題,則可透過溫和的中藥進行調理。千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不僅可能導致勃起問題產生惡化風險,還可能造成糖尿病情失控。


中年糖尿病患者除了規律用藥,建議可積極培養良好飲食生活習慣,透過運動增肌減脂,增加男性荷爾蒙,同時改善男性更年期症狀,也有助降低勃起障礙的發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異位性皮膚炎難擺脫? 林明秀醫師來解答!
▸不是什麼都放冰箱就能萬年保鮮 藥品存放牢記3不原則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打破膽固醇的錯誤3迷思隨著國人對於自身健康的重視與相關健康檢查的普及,在臺灣,「膽固醇」這個名詞大家耳熟能詳,甚至成了大家見面時最常談論的話題之一。大家在網路上、電視節目、許多的健康食品宣傳中,常常聽到不同的說法、甚至互相矛盾的資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氣喘合併鼻竇炎 吸不到氣頻頻送醫!有位45歲的黃先生(化名),多年來飽受氣喘合併鼻竇炎之苦,半夜常睡到一半吸不到氣而睡眠中斷,出門都要戴口罩,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黃先生去年接受完鼻竇炎手術後,以為可以改善症狀,沒想到寒流一來,氣喘頻頻發作,每個月要就醫拿藥。最近半年更因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有位94歲的阿嬤,不僅個性活潑,且喜愛戶外運動,行動更是自如,根本看不出她的年紀,更無法想像她曾因「失能」而過著與輪椅為伍的日子。她在88歲時發生髖骨骨折,經開刀治療後,隔年竟又再度骨折,在轉介進行全面性的檢查後,才知道原來阿嬤早已是「行動障礙症候群」的ㄧ員!行動障礙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劉瓊雯報導)晚婚與生育年齡延後 使「少子化」問題加劇晚婚與生育年齡延後是國內嚴重問題,結婚率下降更是促使「少子化」問題加劇。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106年全國結婚率創下近7年最低點,臺北市結婚人口亦逐年下降;105年全國男性初婚平均為32.4歲,女性則為30歲,晚婚影響生第1胎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