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年男性雄風不振 男性更年期惹禍

中年男性雄風不振 男性更年期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中年男人雄風不振,小心男性更年期來了!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部主任黃志賢表示,男性40歲後,若性功能下降,體力退化,心理上憂鬱、情緒控管不佳等症狀,且血液中男性荷爾蒙─睪固酮的濃度低於350ng/dL,就可能是男性更年期,建議評估睪固酮替代療法,否則更年期不只影響性功能,肌肉、骨質都會流失,加速老化,建議40歲後健檢要注意荷爾蒙狀態。

男性更年期 睪固酮悄悄降  

泌尿科醫師、陽明大學教授、前台灣男性醫學會理事長黃志賢表示,不同於女性更年期時荷爾蒙迅速下降,且有明顯停經表現,男性更年期的雄性荷爾蒙降低速度和緩,平均40-60歲逐漸降低,可能出現不適症狀,醫學上稱「遲發型性腺功能低下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 LOH)」也就是男性更年期。

男性更年期有三大類症狀 若睪固酮低下要治療

男性更年期有三大類症狀:

一、性功能:影響性慾和勃起。

二、體能:肌力、耐力、活動能力、睡眠品質、精神狀態都下降,容易疲累。

三、心理:容易憂鬱、悲傷,且情緒控管不佳。

黃志賢醫師指出,若中年男性有上述症狀,且抽血檢查顯示總睪固酮濃度低於350ng/dL,符合這兩項就會懷疑是男性更年期,建議治療。醫師補充,睪固酮的血液濃度有日夜高低現象,清晨濃度高,晚上濃度低,建議早上(9點前空腹)抽血,數值比較可信。

睪固酮替代療法 增加睪固酮濃度、緩解症狀

中年男性雄風不振 男性更年期惹禍

男性更年期如何治療?黃志賢醫師說明,治療目標是增加血液中的睪固酮濃度,且緩解臨床症狀。目前採用睪固酮替代療法,補充睪固酮增加血中濃度。

睪固酮替代療法有不同劑型,包含針劑、外用凝膠、口服等劑型,端視患者需求而定。醫師指出,針劑型屬於長效型,可以長期維持高濃度,有些可達三個月,還有皮下緩釋劑,可撐1年,適合長年在外的生意人。

不過長效型價格較高,也可考慮短效性,例如口服藥物,簡單方便,但要天天吃,更要配合高油脂的飲食才能幫助吸收;至於外用凝膠,生理濃度維持良好,但塗抹後要小心被伴侶或小孩觸摸,或工作會大量流汗,就不太合適。

醫師提到,目前最新還有鼻內給藥的凝膠劑型,屬於更短效性,一天給藥二至三次,從鼻黏膜吸收,好處是藥量不大的情況下,對於睪丸造精功能的干擾較少。若是怕打針、不習慣擦藥可以考慮,鼻內給藥也相當方便。

藥物劑型視患者需求而定 特定癌症患者不適合

黃志賢醫師說,藥物劑型的選擇與患者的工作性質、生理時鐘和期望目標有關,建議與醫師討論。治療過程中,他也提醒,初期會較頻繁監測睪固酮的濃度,穩定後可延長至3-6個月一次。另外,造血功能、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特異抗原(PSA)都是要注意的指標。醫師也提醒,攝護腺癌、男性乳癌患者禁止睪固酮補充療法。

老公自尊強 男性更年期不治療怎辦?

黃志賢醫師強調,男性荷爾蒙缺乏不只影響性功能,肌力、骨質都會流失,增加肌少症、骨質疏鬆等風險,而且新陳代謝效能降低,血糖易超標,攝食的熱量也很容易變成脂肪,「肚子越來越大,走不快,走不遠,上健身房也事倍功半,陷入惡性循環,老得越來越快。」

醫師建議,男性40歲以後健檢應包含荷爾蒙檢查,若有異狀好好治療,千萬別輕忽。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7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一名50餘歲女性日前因膝蓋痛就醫,治療後仍然疼痛跛行,轉赴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求診,經檢查後發現是膝蓋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膝蓋缺少緩衝,上下樓梯、曲膝蹲下等動作不斷衝擊,導致膝蓋越來越痛。醫師提醒,內側半月板後角破裂的症狀及初期X光檢查與退化性關節炎極為類似,若未對症下藥,...

閱讀詳情 »

自己的睡眠自己救》睡不好後遺症,肥胖、過動、失智樣樣來! 睡眠不足或長期為淺眠所苦的人,肥胖比率高於正常睡眠者。在這些肥胖者當中,很多人想減重,卻效果不佳,如果他們被確認有睡眠障礙(例如:睡眠呼吸中止症),則可發現肥胖係肇因於睡眠問題。在此一睡眠障礙的因果關係中,抑制食慾的荷爾蒙瘦體素(leptin...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35歲的潘小姐,在正值花樣年華時被確診罹患乾癬,狀況時好時壞,每次發作時全身就像被嚴重曬傷,不僅癢,且甚至痛到連話都不想說;而每次發作頭皮都遭殃,不只掉屑,頭皮還會紅腫、脫皮,並伴隨嚴重落髮。為此,過去喜歡去髮廊洗頭的她,在病發後一年只敢上髮廊一次,還得強調自己是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30歲的范瑋庭,從小憑著對桌球的熱忱與天賦,一心想成為國手為國爭光,但高度近視及散光的她,長期佩戴隱形眼鏡,眼球頻乾澀、感染,只好重拾框架眼鏡,卻不敵視線範圍差距影響了比賽表現。大學畢業後,她拿起球拍執教,延續桌球的熱情,但視力依然困擾著她的教學生涯。受到國內外體壇明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