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期肝癌治療怎麼選?醫:可用「7-11標準」判斷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

中期肝癌治療怎麼選?醫:可用「7-11標準」判斷

中期肝癌的嚴重程度怎麼判斷?病患化療預後狀況可以預測嗎?85歲王先生罹患多發性肝腫瘤,透過X光發現最大的肝腫瘤達9公分,且初次使用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效果不佳,且因考慮肝動脈栓塞的副作用,後續選擇免疫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治療後腫瘤成功縮小至4公分,體能亦維持良好。


最新中期肝癌治療標準:最大顆肝腫瘤公分數+腫瘤總數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依照最新提出的「7-11標準」,可定義中期肝癌嚴重度,並發表治療新策略。此標準以病人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大於11時,判斷非常不適合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小於等於7時,則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療效佳;而若加總介於7和11之間,即表示病人的預後介於兩者之間。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1年11月國際知名期刊《Liver Cancer》。

黃怡翔指出,肝癌為台灣10大死因第2位,當單顆腫瘤超過5公分,或是多發性腫瘤大小超過3公分,即歸納為中期肝癌。雖然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為中期肝癌的標準治療,但中期肝癌的病患為異質性相當大的族群,有接近1/3的病人因為腫瘤較大和數目較多,並不利於傳統的標準療法,此類病人表現出較差的存活期和腫瘤控制率,以及較高的腫瘤復發率。

多發性肝腫瘤病患異質性高,僅用傳統化療恐致肝臟衰竭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洪雅文提醒,在臨床上中期肝癌的病患需接受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但往往因腫瘤太大且是多發性,不僅療效不理想,更增加肝臟衰竭的風險。近年肝癌免疫治療有不少重大突破,有不錯的腫瘤反應率,副作用也不高,病人不用擔心肝臟衰竭的風險。

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醫師李懿宬建議,最大顆的肝腫瘤公分數和腫瘤總數相加超過11的中期肝癌病人,應考慮其他的治療方式,近年來國際研究已證實多種標靶和免疫治療可有效控制肝癌。以這位85歲病患為例,肝動脈栓塞化學療法對9公分且多顆大腫瘤的控制效果不但不佳,持續治療還必須面對肝衰竭的風險。

李懿宬說明,若病患在一開始就能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其治療過程副作用相對輕微,結果也能更令人滿意。對於嚴重中期肝癌的病患,尋求藥物治療的方式,不僅可減少對肝臟毒性的傷害,也能達到更好的腫瘤控制效果。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本土疫情延燒,桃園今新增3例個案,皆是因接觸先前的指標個案,在居家隔離期滿後採檢陽性、無症狀確診。桃園衛生局長王文彥指出,指標個案13091除了傳染給自己家庭7人,後續在家人的職場、他自己的朋友圈又數十人也染疫。他表示,該群朋友圈的生活較複雜多元,在疫調有些困難,民政系統會持續釐清。王文彥也坦言,一...

閱讀詳情 »

印度Delta變異株入侵台灣,目前包括秘魯返台祖孫、屏東枋山自營計程車司機共12人,有8人確定感染此變異株,不過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口頭表示,「12人有驗了,都是Delta」,因屬同一變異株,故推測屬同一群聚。屏東縣政府也不斷積極擴大採檢,連日來採檢913人,除1人快篩陽性、經PCR採...

閱讀詳情 »

屏東出現Delta變種病毒群聚事件,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上午召開防疫會議,強調台灣務必要嚴陣以待,確實做好疫調和匡列隔離的防疫工作,也請指揮中心針對解除隔離後的自主健康管理期間,規劃提出強化措施與方案,以有效防堵變種病毒。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上午蘇貞昌結束國道三號增設桃園高原交流道工程視察行程後,...

閱讀詳情 »

國內爆出Delta變異株群聚,但考選部宣布,7月下旬的3項醫事人員國考,照常舉辦,引發考生不滿。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因牽涉到醫療人力問題,在防疫維持得住的情況下,建議盡量不要取消考試。考試院考選部表示,各醫療體系迫切需要新血投入,因此7月下旬的3項醫事人員國考將如期舉行,但只規...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