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榮埔里引進生物製劑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新福音

中榮埔里引進生物製劑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新福音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看病舟車勞頓 偏鄉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苦不堪言

六十歲的林奶奶家住在南投埔里,多年前被診斷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需定期回醫院拿藥控制病情。過去林奶奶只能到台中的大醫院接受生物製劑治療,每次看診就要一大早出門搭二小時的客運及接駁車才能到醫院,掛號看診及治療更要耗費半天,回到家已經接近傍晚晚餐時間。林奶奶因關節腫痛造成行動不便,又不想麻煩家人請假開車載她去醫院,幾度想放棄接受治療。所幸目前臺中榮總埔里分院增設過敏免疫風濕專科門診,也引進生物製劑藥物,讓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不用再舟車勞頓到台中看病。林奶奶得知後開始就近接受治療,除了節省就醫時間及交通費用外,林奶奶也因為持續接受治療,病情獲得明顯改善。

類風濕性關節炎易找上中老年女性 延誤治療恐生活失能

臺中榮民總醫院埔⾥分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許伯爵醫師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發生在30~60歲女性患者,女性罹患率是男性的三倍,是一種全身性免疫系統疾病,會引發對稱性骨關節發炎腫痛,像手指或手腕關節處,造成抓握困難,例如無法使用湯匙筷子、打不開瓶蓋或門把或是擰衣服會手痛無力等;嚴重會出現肩膀疼痛、睡覺側臥疼痛、手無法舉高拿東西。若沒有積極治療,更會造成膝蓋、腳踝關節發炎無法行走,嚴重時只能臥床或需要靠輪椅代步。

積極接受治療 生物製劑精準控制緩解患者症狀

許伯爵醫師説,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會侵犯、破壞骨頭,讓骨頭像牙齒蛀牙一樣持續崩壞。目前診斷方面會參考2010年歐美風濕病學會的建議,評估患者腫痛的關節位置、數量及發病時間,並參考患者抽血的發炎指數與相關的抗體數值來做綜合判斷,透過X光片或是超音波檢查是否有典型的關節侵蝕症狀。治療方式包含使用消炎止痛藥物、免疫調整藥物、急性期合併類固醇藥物;對於長期病情無法獲得控制且病況持續惡化者,則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若患者能持續接受治療,絕大多數都可以控制良好。

許伯爵醫師補充,早期免疫調節藥物主要是控制免疫細胞,現今生物製劑可以更精確控制細胞所產生的物質,把發炎物質中和掉或是讓細胞不能產生發炎物質來控制疾病。生物製劑可以讓更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病情獲得更好控制,幫助緩解病情及提高生活品質,讓患者有機會可以慢慢減少藥物的使用量,及減少類固醇劑量,甚至不用吃類固醇。臨床上也發現少部分患者可以單純僅使用生物製劑或者使用生物製劑搭配一種到兩種藥物,少量使用就可以穩定控制病情。

許伯爵醫師提醒,若關節處出現異常腫痛時,千萬不要只靠吃止痛藥而輕忽病症,應盡速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獲得有效控制的不二法門,若不幸罹患疾病,也應積極接受治療,讓生活可如同一般常人。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心悸、心臟無力、走路會喘,60多歲賴姓阿嬤總是一副病懨懨的模樣,整天常在沙發唉聲嘆氣,唸著「呷老就老歹命」,以為是心臟無力,年初病情惡化,連走路都成問題,在家人陪同下,坐著輪椅進入診間,抽血檢查確診為腎性貧血。 員林基督教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明哲指出,約有六七成慢性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最近有很多人感冒,甚至因為感冒而導致過敏病人的過敏症狀更加嚴重,紛紛因此而掛病號。西醫針對感冒有很多西藥來緩解症狀,但往往也會出現一些副作用;而傳統中醫藉由中藥也可治療感冒,紫蘇和薄荷就很常用到。 秋天與肺相對應 呼吸系統易受攻擊 中醫師莊雅惠表示,秋天天氣轉涼,以傳...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所謂感冒就是醫學上俗稱的「上呼吸道感染」,主因是鼻腔、口腔、咽喉等上呼吸道黏膜,受到病毒或細菌入侵而誘發感染,引起發炎的反應。由於這些黏膜組織需要常常與外在接觸,建立防衛機制,做為保護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強化黏膜的健康與完整性,即可減少感冒的機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台南一名民眾7月拾獲一隻東南亞蝙蝠,檢驗結果出爐,證實帶有新型麗沙病毒,此為全球首例。疾管署指出,新型麗沙病毒與狂犬病病毒為類似,不慎遭蝙蝠抓咬傷恐感染致死,目前已調整「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適用對象;若民眾遭蝙蝠抓咬傷,經醫師評估可施打。 蝙蝠檢出新型麗沙病毒 疾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