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秋烤肉紅眼如月兔,醫師授護眼技巧拒當乾眼糊矇族

中秋烤肉紅眼如月兔,醫師授護眼技巧拒當乾眼糊矇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中秋節即將到來!隨著疫情趨緩,許多人把握機會與家人親友一同烤肉慶佳節!雖說一家烤肉萬家香,展現烤肉長才、大快朵頤的同時,也別忘記注意眼睛保健!亞東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蔡紫筠醫師指出,近年來,在中秋節後一週,眼科就診人數明顯增加,原來都是氣候與粉塵導致乾眼疾病作祟!歡慶節日,除了要擔心太過放縱身材走樣,也得著重護眼,拒當糊朦族,別跟著月兔一起眼紅紅!

空氣的隱形殺手!懸浮微粒、季節轉換加劇乾眼症狀

ㄧ般人所熟知導致乾眼疾病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是用眼不當,如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是老化導致的器官退化。卻經常忽略外在環境也扮演關鍵角色。蔡醫師提到,中秋烤肉會帶來大量的煙霧、粉塵,容易飛入眼睛,若未即時做出適當處理,則會讓乾眼症狀惡化,因異物感進而造成灼熱、發紅、視力模糊。

此外,九月正當夏秋交替期間,許多人容易過敏發作,選擇以吃藥舒緩同時,當心部分藥物成分也可能會影響淚水的分泌,讓眼睛變得乾澀;這些都是秋季眼科患者增多的原因,若不妥善處置,可能會使乾眼疾病加劇,成為糊矇族的一份子。

舒緩乾眼症狀,人工淚液是最佳解方!

乾眼疾病的症狀無特異性,常見的如乾澀、畏光、怕風吹、突發性視線模糊等,也因此第一時間容易忽略,或選擇錯誤的方式緩解,像以清水沖洗、購買開架式眼藥水,都有可能讓症狀惡化。蔡醫師建議,面對眼睛乾澀、不適,最好的解決方式還是以人工淚液為主。

相較於生理食鹽水或開架眼藥水,人工淚液藉由不同的緩衝液及電解質成分使淚液不論在滲透壓、PH值都與淚水相近,較可以達到「保濕」、「鎖水」的雙重效果。生理食鹽水只適合短暫的眼睛清洗,過於頻繁使用,反而會造成淚水流失,使乾眼症狀加劇;另外開架式眼藥水,大多成分較複雜或是含有血管收縮劑,對於眼睛來說非全然為必要成分,過度使用反而可能造成負擔與其他眼科疾病。


中秋烤肉紅眼如月兔,醫師授護眼技巧拒當乾眼糊矇族

缺油還是缺水?對症下藥才有解!

然而市面上的人工淚液品項百百種,又該如何選擇?蔡醫師建議可從乾眼疾病的類型著手。乾眼症狀的類型大致上分為兩種:淚液分泌量不足的缺水型和淚液蒸發過快的蒸發型,而蒸發型主要成因是淚液脂質分泌異常,眼睛中的脂質層過於薄弱,造成淚液容易蒸發,在選擇人工淚液前,可以先尋求醫師診斷,確認乾眼疾病的類型,再進一步依照症狀判斷選擇,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治療。

人工淚液最重要的功能,是幫助補充水分,維持眼表濕潤,含有長效保濕因子的人工淚液,可延長淚膜層的穩定時間,讓視覺品質更優化,其次則是鎖水層的重要性,鎖水因子能讓淚水停留在眼表的時間加長、減少淚水的蒸發。此外,許多消費者擔心人工淚液的保存問題,蔡醫師也同步解惑:目前市面上優質的人工淚液,大多選用新型的專利保存劑,不僅降低常見防腐劑傷害眼睛的疑慮,同時達到「鎖水」、「補水」、「安全」三項保護,讓眼睛常保水亮動人!


中秋烤肉紅眼如月兔,醫師授護眼技巧拒當乾眼糊矇族

日常護眼撇步多 積極落實 拒當糊矇族!

近幾年,環境氣候的影響伴隨著生活型態改變,乾眼疾病患者平均年齡逐漸下降,也因為乾眼症狀通常是突發性居多,讓患者經常誤判只是「眼壓高」,不知不覺錯失治療時機。要真正改善乾眼疾病,除了即時就醫外,日常護眼也不可少!

在生活中落實眼睛保健,最重要的是調整生活作息,如使用電腦每20分鐘休息20秒,除此之外,每日熱敷、定時眨眼運動,來促進眼睛水分與油脂的分泌也很有幫助。更別忘了選擇適合的人工淚液產品,養成固定頻率使用的習慣,不僅讓眼睛時刻保水,也能達到保養的效果,再也不用害怕環境因素來找碴,正式脫離糊矇族!


中秋烤肉紅眼如月兔,醫師授護眼技巧拒當乾眼糊矇族



亞東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 蔡紫筠醫師   中秋烤肉紅眼如月兔,醫師授護眼技巧拒當乾眼糊矇族

【醫師簡歷】

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台大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荷蘭NIIOS眼角膜中心進修

亞東醫院眼角膜科主任

亞東醫院眼科部專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居家離不開3C螢幕 「糊矇不清」乾眼疾病找上門

冷氣房雙眼霧茫茫 護眼兩步驟拒當夏日糊矇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2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自產新冠疫苗,預計明年冬季量產!今(6)日國光生技對外公布,已經成功生產新冠肺炎候選疫苗,第1期人體試驗將在8月展開,第2期與第3期人體試驗預計將在明年第1季開啟,待安全性與有效性順利確定後,明年下半就能生產批量出貨,國光強調技術台灣完全擁有,產出疫苗一定以台灣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最近氣溫逐漸升高且早晚溫差大,讓氣喘患者明顯增加,不少病人也因急性發作而住院。有研究發現,氣喘患者使用的「急救吸入劑」(SABA),如果1年使用3瓶以上,就屬於急性發作的高風險族群,患者務必提高警覺,並按照規律用藥。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公共事務小組委員傅彬貴醫師...

閱讀詳情 »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前陣子防疫接連傳出捷報,「嘉玲」0確診,昨日也傳出0確診,是疫情延燒中的小確幸,阿包醫生表示一開始聽到嘉玲,還不曉得是什麼意思,原來是0確診。不過即使0確診,日常生活中的防疫措施仍要做足,不可以懈怠。以下也列出常見嬰幼兒防疫問題,包括寶寶怎麼配戴與挑選口罩...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37歲蔡小姐在懷孕第32周時,因頭痛及血壓高赴醫檢查,確診為子癲前症。醫療團隊安排她住院安胎,後因胎兒心跳不穩,決定緊急剖腹產,寶寶出生時僅1,345公克,由於器官尚未發育完整,歷經插管治療、器材輔助呼吸等過程,終於在44天後順利長到2,200公克順利出院,成長曲線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