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外送物流疫情爆單引發職業傷害 增生療法解救長期勞損

外送物流疫情爆單引發職業傷害 增生療法解救長期勞損

【NOW健康 李蔚萱 /台北報導】國內COVID-19本土疫情爆發,興起一股外送宅配熱潮,業務爆單,也使得外送員職業傷害頻傳,台北佑達骨科診所總院長蔡宗穎醫師統計,下背痛、肩頸痠痛、手腕疼痛等3大類最為常見,針對長期勞損嚴重患部可考慮增生注射修復治療,幫助修復受損組織、以強化結構穩定度。


針對長期勞損嚴重患部 增生療法幫助修復結構穩定度


以機車外送而言,因久坐、搬運貨品等不良姿勢,及戴安全帽同時低頭滑手機,也容易造成頸椎肌肉和相關韌帶的受損。此外,因長時間手腕催油門、按煞車等動作,也容易罹患肌鍵沾黏(板機指、媽媽手)及神經壓迫腕隧道症候群。


蔡宗穎醫師指出,一般因姿勢不良、職業傷害所引起的肌腱發炎,會先採用保守性治療,給予消炎止痛藥物,以及搭配復健、徒手治療、震波、高能量雷射等治療方式,來幫助肌肉放鬆、減緩疼痛、增加組織修復。倘若保守性治療後未改善,影響到關節結構不穩定、進而造成神經壓迫及所對應的肌肉無力,這時可考慮針對受損韌帶接受增生注射修復治療,也就是經由高解析度超音波定位,針對患處精準注射修復藥水,如高濃度葡萄糖、高濃度血小板PRP、血小板生長因子凍晶PLT、羊膜/絨毛膜基質移植物等,來幫助修復受損組織、及強化結構穩定度。


蔡宗穎醫師補充說明,PRP和PLT的差別在於,PLT(血小板生長因子凍晶)具有定劑定量、濃度純且穩定之優勢,每瓶 PLT皆濃縮為10億顆血小板,血小板數量為傳統PRP的3倍、生長因子為傳統 PRP的7.45倍,同時PLT殘留較少的白血球及血漿雜質,在治療時可以減少疼痛感並達到修復效果。此外, PRP每次治療皆須抽血,而PLT只需抽血1次,便可使用多次療程,適合需多次長期治療的患者。因 PRP及 PLT各有不同的優點,需專業醫師評估後建議治療。


物流及外送人員避免職業傷害 醫師提供專業建議


蔡宗穎醫師近日收治1名45歲男性外送員,平時因久坐騎車,加上不良姿勢運重物,某天一個轉身,竟引發下背劇烈疼痛,無法負重行走。先至醫院核磁共振檢查後無明顯問題,但經止痛藥、傳統復健治療後疼痛加劇未改善,故至本院求診,看診時發現病患雙下肢長短不平衡、合併骨盆薦髂關節韌帶受損及骨盆旋轉錯位;以及下腰椎小面關節韌帶受損不穩定。經脊骨矯正骨盆復位後,病患下背疼痛及雙腿無力立刻改善,再配合超音波導引增生注射修復治療,以修復受損骨盆及腰椎韌帶,以強化整體穩定度,後續搭配骨盆核心運動訓練後,已不需仰賴止痛藥同時恢復日常生活。


蔡宗穎醫師特別提醒,增生注射治療是一種活化身體軟組織(包括肌腱、韌帶、肌肉纖維及關節軟骨)重新進行修復的療法,經文獻統計有82%患者治療後有進步,主要在於每個人修復力、受損嚴重度、治療後有無好好保養等不同而有所差異。注射前及注射後應避免服用消炎止痛藥,因會抵消增生療法之療效;同時注射後需攝取足夠的營養才能幫助恢復,比如說蛋白質是身體組織修復所需要的原料 建議每天最好攝取50至100 g,以及多補充 維生素B、C、D及適當的礦物質鈣、鎂、鋅、錳、銅等,最後配合充足的休息及睡眠,以加強修復治療效果。


物流及外送人員如何減少職業傷害呢?蔡宗穎醫師建議,平時要注意姿勢,避免肩頸及下背同一姿勢過久,造成脊椎關節韌帶壓力過大;騎車時雙膝稍往內收,避免髖關節內外轉不均,造成骨盆不平衡而勞損;同時雙膝向前伸展踏穩勿往後勾;搬運貨品時應蹲下再搬起,勿直接彎腰;可趁等紅燈時做一些上背伸展擴胸、肩胛骨往後往內收等動作;最重要是適當的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及良好的飲食及運動習慣,才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最佳方法。


更多NOW健康報導
▸C肝追蹤莫輕忽!八旬肝癌嬤難動刀 標靶藥物成契機
▸卵巢癌確診多晚期治療棘手 阻止腫瘤血管新生延長存活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前總統李登輝因喝牛奶嗆到,後續引發吸入性肺炎,歷經5個月治療仍然不幸辭世。振興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曾敬閔指出,吸入性肺炎好發於年紀大的病人,當食物嗆入肺部後會有化學性灼傷造成繼發細菌感染,所以死亡率很高。曾敬閔提醒,老年人可多選用泥狀食物,以湯匙取代吸管為佳。如果家中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相信許多人應該曾有因為落枕,引起惱人不舒適的困擾,當早上睡醒的時候,發現脖子不能轉動,肩膀緊繃疼痛,接下來的幾天,都處在僵硬疼痛狀態,工作與生活品質都受到影響。那麼到底落枕了該怎麼辦? 溫差大、睡姿不良等因素 易引起頸部肌肉發炎 南投醫院黃正嘉物理治療師指出,早上醒來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小小腎結石不注意,當心整顆腎臟壞掉!一名60歲男性結石患者,左側腎臟因為腎結石掉下來卡在輸尿管,水腫得很厲害,但因為沒有疼痛感從未就醫,某次於家醫科回診拿高血壓藥物時,在抽血檢查時,發現腎功能異常,才轉介至泌尿科,醫師先安排輸尿管鏡將結石打碎,但左側的腎功能卻回不來,就...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截至2020年7月的統計資料,台灣約有4萬名的愛滋感染者,新感染人數是自107年起連續第2年下降,年輕族群感染的比例較去年占比上增加約2%,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醫務秘書教研部鄭舒倖主任指出,從今年疫情爆發開始,發生部分個案因滯留國外、隔離或醫院感染管控延誤領藥,後續都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