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耳炎只有小朋友才會得?搭飛機這麼做不讓中耳炎找上門!

中耳炎只有小朋友才會得?搭飛機這麼做不讓中耳炎找上門!

到底什麼是中耳炎?中耳炎只有小孩會得嗎?耳朵可以細分為幾個構造,平常我們會用棉花棒挖的也就是所謂的外耳,然後從鼓膜到聽小骨的地方就是所謂的中耳,而再往內耳蝸的地方一直延伸到神經就是所謂的內耳。而感冒的時候常常就會造成中耳發炎,小朋友的耳咽管的地方,構造和成人不一樣,小朋友的耳咽管比較短比較直,感冒時病菌容易從鼻腔進入耳朵。

如果比較小的小孩,中耳炎就容易發燒。而大一點的小朋友就會說,會覺得有地方蓋住,好像聲音聽不太到。而成人呢?有一些人的構造還是比較容易有中耳炎,有些空姐或是航空人員常常會乘坐飛機,當飛機上下就很容易有中耳炎的情形,這是由氣壓上下也會造成中耳炎的情形。而在飛機起飛或降落時可以嚼口香糖,讓耳咽管打開,以平衡壓力。

延伸閱讀:講話沙啞、呼吸會喘是感冒嗎?醫師:「聲帶麻痺」不可輕忽,嚴重可能窒息

參考資料:別再用「棉花棒」挖耳朵了,賴盈達:阻止耳朵進水比較重要

封面圖片來自:每日健康

【本篇文章由《每日健康》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優傳媒採訪中心/台北報導寫出著名科學著作《人類簡史》的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以人類世界未來發展的角度,日前在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發表了一篇長文《冠狀病毒之後的世界》。著重談到疫情結束後,世界向何處去的問題,以及對目前各國沒有統一行動的計畫,反而各自為戰、競相關閉邊境的擔...

閱讀詳情 »

這波台人歸國潮過後,台灣境外移入個案激增,確診人數也節節飆升。有醫生形容,台灣此刻進入關鍵倒數28天!因為前14天是觀察返台的人有沒有染病,後14天是觀察接觸者是否染病,是非常容易爆發大規模社區感染的關鍵期。為了減緩疫情傳染,防疫期間很多人都宅在家裡,為採購生活必需品,「大賣場」成為必去之處,但賣場...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小小孩「爛牙」指數高過全球平均!衛福部指出,國內歷年全國性調查顯示,5歲兒童的乳齒齲蝕指數雖由2011年5.44顆降至2018年3.44顆;12歲兒童恆齒齲蝕指數由1996年3.67顆降至2012年2.5顆,但仍高於世界衛生組織...

閱讀詳情 »

 《自然》雜誌坦承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開始時,報導中將病毒與中國或是武漢連結,這是一種錯誤,他們願意承擔責任與道歉。文中也提到美國總統川普與其他國際政治人物,也有相同行為,這都是一種種族或地域上的歧視。《自然》雜誌認為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應該立即中止。  (圖/翻攝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