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中華台北袋棍球隊新戰袍首亮相 客製化球衣助球員征戰國際賽事

中華台北袋棍球隊新戰袍首亮相 客製化球衣助球員征戰國際賽事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為迎戰今年八月、十月的「U21男子袋棍球世界錦標賽」與「男子袋棍球世界錦標賽-亞太區資格賽」,2022中華台北袋棍球隊球衣於19日正式亮相。此次代表隊球衣由WON.HOUSE台灣博迪股份有限公司協助設計與製作,全新設計選用經典的藍、灰、白主色,並以紅色點綴Chinese Taipei 字樣與背號,透過具現代感的方正字體完美展現代表隊堅持不變的頑強。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設計師鄭又升期許球員穿上這身戰袍後,可以在戰場上更加突破,打出好成績。

袋棍球運動在台發展邁入第八年,第一支代表隊的誕生於2016年。時隔六年,今年甫成立的「女子代表隊」、「男子代表隊」與「男子U20隊」三支隊伍人數皆創下歷年新高。袋棍球運動協會憑藉著「從零開始、從無到有」的毅力發展至今,WON.HOUSE董事長叢鋼滋認為這同樣是WON.HOUSE所追求的意義,也因此開啟了此次合作。此外,他認為年輕人已不能再從大量複製得到成功,必須結合創新、科技與美感才能完成理想。因此,他期望透過這次合作,銜接「教育」、「公益」、「運動」間的支點,鼓勵球員除了在運動體能的發展,也能在課餘時間自行設計球衣,並回饋給協會,達到正能的利益循環。

中華台北袋棍球隊新戰袍首亮相 客製化球衣助球員征戰國際賽事▲中華民國袋棍球協會理事長林雅貞(左二)特別致贈燈座予WON.HOUSE董事長叢鋼滋(右二),象徵WON.HOUSE為袋棍球協會點了一盞明燈。(圖/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為了備戰下半年度展開的國際賽事,代表隊成員亦正積極訓練。WON.HOUSE從設計到製作皆有所把關,支持球員得到最佳表現。具有豐富球隊球衣製作經驗的WON.HOUSE設計師傅于惠指出:「許多國際競賽皆會嚴格規定球衣背號尺寸,『例如背號1和99的寬度就不一樣。』若在設計上並無針對各個背號進行細微調整,則可能違反比賽規定。」因此,設計團隊以客製化方式嚴格監督球衣設計,採用國內各大運動品牌採用的布料製作,提供包括全套球衣、球褲、休閒服和束衣褲系列,幫助球員在賽場上發揮潛能。

「進化」是協會設計師鄭又升此次的核心理念,他提到:「隨著團隊在國際上的提升,視覺也要有所提升。」除了保留原有設計,以進行傳承,也加入新元素,達到更新的境界。在設計上除保留代表隊象徵的梅花樣式,更重要是印製於襪子上的協會箴言:「頑強、突破、傳承、笑容」,象徵著代表隊精神,也是協會期許球員們前進的目標。

中華台北袋棍球隊新戰袍首亮相 客製化球衣助球員征戰國際賽事▲此次代表隊球衣由袋棍球協會設計師鄭又升(右二)和WON.HOUSE設計師傅于惠(左二)共同設計。(圖/袋棍球運動協會提供)

最後,WON.HOUSE董事長叢鋼滋叮囑球員,在場上自我挑戰的同時,必須以理想、堅持面對挫折並一步步走向勝利,並記得「每一場的勝利背後都是血汗」。他也給予球員們祝福,預祝球員們能在下半年的賽事旗開得勝,征服國際賽事!

中華民國袋棍球運動協會Taiwan Lacrosse Association官方網站:http://www.taiwanlax.org/

台灣博迪股份有限公司WON.HOUSE官方網站:https://www.won.house/

相關推薦

道奇昨天拿下睽違32年的世界大賽冠軍,雖然遠在德州封王,球迷可沒錯過這個狂歡的機會,洛杉磯昨晚變成不夜城,但跟前陣子湖人奪冠比起來,這回球迷收斂不少,除了防疫觀念提升,狂歡夜被捕的人數也從上次75人,大幅下修到18人。自1988年以來,道奇球迷第一次走上街頭歡慶拿下世界大賽冠軍,洛杉磯的空拍畫面,記...

閱讀詳情 »

羽球世界球后戴資穎,受邀擔任高雄秋冬旅遊觀光大使,和市長陳其邁一起拍攝宣傳片。今天影片首播,除了可以跟著高雄出身的球后一起逛高雄、嚐美食,還能看到有別於羽球場上,造型多變的戴資穎。高雄出身的羽球世界球后戴資穎,受邀擔任高雄秋冬旅遊觀光大使,為此她拍攝宣傳影片,除了透過鏡頭帶觀眾走訪各個角落,還換了1...

閱讀詳情 »

苦等了32年,道奇隊終於再次奪下冠軍,全隊興奮不已,但是,比賽當中,確診的主力三壘手Justin Turner,原本在八局退場去隔離,不過,封王之後,他不顧大聯盟安全人員的勸阻,執意上場和隊友一起慶祝,也引發極大的爭議。大聯盟今天發出嚴厲聲明表示,Turner無視聯盟和球員工會都同意的防疫規範,想要...

閱讀詳情 »

日職今晚的最新戰況,羅德隊的台灣投手陳偉殷,今天先發對決軟銀隊,跟對手王牌投手"千賀滉大"同場較勁。今天陳偉殷還是沒有擺脫悲情命運,投8局只失2分繳出優質先發,但隊友一分都沒有得,羅德隊0比2遭到完封,陳偉殷苦吞完投敗。目前排在洋聯第二的羅德隊,近況不佳,要闖進季後賽開始出現危機。陳偉殷重返日職第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