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醫同全民抗疫 關鍵三點提升免疫力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李盛雯 / 台北報導

台灣covid-19疫情升溫,防疫指揮中心近來宣布多起本土案例,台灣出現社區感染,指揮中心也宣布疫情警戒升至二級,距離三級僅一步之遙。中醫師陳博聖近期推出新書《零傷害,中醫治療癌症》,分享三招增加免疫力心法,同全民對抗疫情。

陳博聖表示,面對covid-19這個沒特效藥的病毒,唯有加強免疫力提升才是個人的自處之道。他以科學研究與醫學原理結合中醫學,從中切入以下三個要點。

一、容易感染年長者、心血管疾病以及有長期吸菸者

截至目前研究發現,此族群肺部「人體細胞的血管張力素轉化酶2」(ACE2)的受體多,ACE2已被證明為冠狀病毒入侵的通道,有幾種中藥含有許多類黃酮類的化合物可抑制ACE2,再依靠身體的免疫消滅病毒,在未研發出西藥前,中醫能做的第一道預防。

二、感染後免疫無反應,所以無症狀、不發燒。

陳博聖表示,這次疫情難防的原因之一是很多人感染病毒後,沒有發燒症狀,「其實病毒感染後的發燒是好事,因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和病毒搏鬥的臨床表現」,中醫治療上如何讓免疫系統做出反應,就必須強化免疫的辨識能力。中藥能幫助強化免疫細胞數量功能的有黃耆、人參、防風等。

三、病毒變異大逃脫,病毒人傳人會進展再突變甚至社區感染。

以防變異病毒突變甚感染至社區,陳博聖指出,目前沒任何積極醫療手段可以攻擊已存於人體內的新冠狀病毒,支持療法以外只能靠自身的免疫系統去對付,因此提升自身的免疫力是關鍵,中醫藥當中有許多能夠有效提升免疫,尤其是特異性免疫的功能,例如真菌類用藥類,靈芝、蟲草、茯苓等或生技多醣製劑對特異性免疫有明確的提升效果。

陳博聖強調,在疫苗緩不濟急,仍無法大量供應全民施打的狀況下,要對抗新冠病毒,從這次疫情風暴中全身而退有三個最重要的關鍵點。

一、身體代謝機制和肺部的微環境改變,讓病毒無所遁形能夠呈現出來。

二、提升免疫力,就是讓巨噬細胞的數量變多以及增加偵測病毒能力。

三、讓T細胞有效攻擊病毒、B細胞具有辨識力及免疫記憶。

照片來源:資料照片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開放地方買疫苗」不吵了 陳時中、柯文哲口徑變一致:中央統籌規畫

萬華某醫院證實住院2確診! 指揮中心晚間急匡42人、醫院營運降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保一年用量500多萬粒的抗精神病藥理思必妥(Risperdal),在美國因導致馬里蘭州一名男性乳房增大,卻未註明此一副作用,遭費城陪審團裁決需賠償80億美元,不過,在台灣,食藥署今(9)日表示,該藥品在國內的仿單早有特別提醒「男...

閱讀詳情 »

▲疾管署防疫人員前往台南市仁德區本土登革熱個案東區工作地周邊查核病媒孳生源。(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繼成大校園爆發登革病毒第三型的登革熱群聚之後,疾管署今(9)日公布台南市再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該名仁德區仁愛里20多歲男性,確診感染的是登革病毒第二型,警訊是,按照過去...

閱讀詳情 »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主任賴智信牙齒咬合不正與遺傳有關正常情況下,牙齒咬合時,上下排的牙齒應是密合排列。牙齒咬合不正除了與先天的基因遺傳有關外,後天因素如用口呼吸或口腔不良習慣,容易導致上排或下排牙齒凸出;或是有齲齒、牙周病等,也容易造成牙齒間縫隙過大、甚至缺牙等情形,都可能影...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坐月子有些傳統觀念未必符合現代人!30歲的邱太太在生第一胎時,在家坐月子,從中藥房買了生化湯,並吃了快1個月的麻油湯品,卻覺得體質變得比以前燥熱,容易便秘、口乾舌燥,讓即將迎接第二胎的她,現在想到坐月子就心驚。中醫師強調,產後調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