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新觀點 這些「警訊」竟是血糖異常?

中醫新觀點 這些「警訊」竟是血糖異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57歲羅姓婦女,長期受焦慮、怕熱、多汗、失眠及反覆性陰道感染等症狀困擾,初期以為是更年期到來,到童綜合醫院中醫科接受接受糖化血色素等相關檢查,發現糖化血色素高達11,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經過中藥治療後,除血糖控制穩定外,陰道發炎的症狀也獲得改善。

高血糖危機四伏 中醫治第二型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加上沒有定期健康檢查,等到症狀變嚴重才驚覺罹病。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陳建雄醫師表示,中醫門診協助過許多患者確診第二型糖尿病,如一位50歲吳姓男性,晚上夜尿、頻尿又常覺得口乾舌燥、怕熱,因此影響睡眠,其糖化血色素已高達14,經醫師治療後,血糖控制愈來愈穩定,夜尿、頻尿也改善。

哪些「上火」症狀? 高血糖莫輕忽

傳統的中醫理論多認為糖尿病屬於陰虛,但以滋陰藥物針對糖尿病前期、早期和中期來治療,往往效果不甚理想。近年來創新的中醫觀點認為,第二型糖尿病病程包括「鬱、熱、虛、損」。在早期多屬「鬱、熱」,患者常常表現出「上火」的症狀,如口渴多飲、小便頻數、食慾亢進、容易飢餓、煩躁、便祕、怕熱、多汗、焦躁、失眠、頭脹、頭暈、反覆陰道炎、尿道炎、皮膚炎等眾多不典型的症狀。

中醫對症下藥 清熱瀉火調控血糖

陳建雄醫師說,在「鬱、熱」這兩個階段,身體機能處在過度亢奮狀態,這時期身體的胰島細胞其實是過度分泌的。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會讓胰島細胞逐漸疲乏,甚至衰竭,最終身體無法再分泌足夠的胰島素,必須依靠注射胰島素治療。中醫早期治療的重點方向是「清熱瀉火」,截斷這種機能過度亢奮的狀態,可讓胰臟適度休息,延長胰島細胞的「使用年限」。

隱形殺手糖尿病 留意併發症狀

陳建雄醫師提醒,糖尿病位居台灣十大死因之一,和諸多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腦中風、慢性腎炎等關係密切。有些患者在急性腦中風或心肌梗塞送醫急救後,才意外發現有糖尿病。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是糖尿病常見症狀,併發視力模糊、傷口痊癒較慢、容易飢餓、疲勞、虛脫感、皮膚癢、反覆陰道、尿道感染、手足感覺麻木遲鈍、經常合併有中醫「火熱」的症狀時,宜提高警覺,進一步到院檢查。

【延伸閱讀】雙抗賀爾蒙療法治乳癌 副作用少助生活品質提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28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帶給全世界前所未有的挑戰,至今超過185個國家及地區遭受其害。臺北醫學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聯手研究發現,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醫護人員與醫院工作者首當其衝,感染率遠高於一般民眾,研究論文已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PLOS ONE。未預警、無配...

閱讀詳情 »

【文/美國世界日報提供】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16日緊急批准第二款新冠病毒鼻腔拭子採檢工具組,能讓個人居家自行採集鼻腔檢體,然後送往實驗室進行診斷檢驗。 FDA醫療器材與放射醫學中心主任舒人(Jeffrey Shuren)在聲明中說,該項新檢測「不僅能讓更多病患得以受檢,更能保護其他人不...

閱讀詳情 »

《腸道先顧好,免疫力自然好!日本醫學博士養腸20招,讓你身心都健康》   自由組合!低FODMAP飲食的1週食譜 以下介紹的是以改善腸道不適為目的,僅用低FODMAP食品製作的1週食譜。 三餐的組合可以自由搭配,一起充滿期待地改善腸道健康吧!   運動、按摩1 「1天運動15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慢性腎衰竭病人居家腹膜透析雖然方便,但每天三到五次的換液,卻因為擔心感染而戰戰兢兢。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腹膜透析護理團隊努力用一年時間,研發出「腹膜透析接管固定輔助裝置」,讓視力不好或手部不穩的病人,可輕鬆藉由輔助器裝上導管進行腹膜透析,有效避免感染風險,這項成果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