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嬰兒高燒不停要注意! 「大葉性腎盂腎炎」恐害慢性腎衰竭

▲高燒不停竟是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嬰兒高燒不停,家長千萬不要輕忽。台中一名7個月大男嬰,日前出現發燒、輕微咳嗽等症狀,先到家附近診所拿藥,仍反覆發燒4、5天未見改善,轉至醫院檢查才發現雙側腎盂腎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確診為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雖經抗生素治療後恢復健康,但因左腎功能已受損,未來恐有較高機率罹患慢性腎衰竭。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一開始,男嬰只是反覆發燒多日,並沒有其他明顯症狀,父母認為「過幾天應該就會好」,直到吃了藥仍不見效,才決定轉院檢查,沒想到,抽血檢查白血球指數高達3萬5千,血液發炎指數亦超過正常值13倍,尿液常規檢查白血球指數也破千。

進一步腎臟超音波檢查更發現雙側腎盂腎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尿液培養後確診為大腸桿菌引起的左側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及雙側急性腎盂腎炎,經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7天後,才順利出院。

陳劍韜提醒,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主要因為腸道或糞便中的細菌,從會陰部經尿道跑到膀胱或腎臟,通常1歲以下男寶寶較常有泌尿道先天性構造異常的問題,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1歲以上的女寶寶,因尿道較短,細菌容易進入膀胱,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比男生高。

相較於年紀較大的孩子,1歲以下孩子發生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不明顯,陳劍韜說,當出現發燒症狀時,通常疾病已進展至急性腎盂腎炎,嚴重時可能惡化為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若不及時處理,恐演變為腎膿瘍,易導致腎臟結痂、萎縮,提高未來罹患高血壓、蛋白尿的機率,而女性懷孕時則易併發妊娠毒血症,甚至需終身洗腎。

陳劍韜強調,家長若發現孩子反覆發燒超過3天,不論是否有明顯症狀,都應提高警覺,立刻赴醫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及早正確診斷及治療,避免造成永久性的健康傷害,平時也應注意孩子的排泄習慣,正確方式清潔外生殖器,才能避免產生泌尿道感染。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外驗出「台灣輸出」病例又傳1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證實,接獲寮國官方透過國際衛生條例國家對口單位(IHR)通知,該國檢出1例自台灣入境的新冠肺炎陽性個案,值得注意的是,該名30多歲男子10日曾在台灣自費採檢為陰性。...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名長居美國返台探親的無症狀少年確診,意外讓彰外縣跳過中央規定「主動普篩」的事實曝光,中央為此破天荒首度要求政風調查,卻又再度引爆醫界、公衛界的普篩論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強調,動用政風就是怕再被外界冠上...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睡不好,直接反映在國內鎮靜安眠藥物的用量之上,根據健保資料庫顯示,目前全台用藥人口已經超過420萬人、1年吞下肚的鎮靜安眠藥多達9.2億顆。食藥署今(19)日表示,國內鎮靜安眠藥用量,近年來持續緩慢上升,背後禍首除了人口老化、生...

閱讀詳情 »

徐愛婷/藥師 台灣悶熱潮濕的天氣,是塵螨的最愛。螨蟲所誘發的過敏以及呼吸道疾病,讓爸爸媽媽傷透腦筋。市面上也出現林林總總對抗塵螨商品,到底哪一個最有效? 藥師徐愛婷曾就讀過台大昆蟲系,而後轉換跑道至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她說最關鍵只需1小物而已。 自己就是過敏兒,從小接受中醫、西醫的治療,做過過敏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