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中醫認為腸病毒屬風熱型感冒 預防保健這樣做

  清明之後氣候多變,早晚溫差極大,感冒人數眾多,而腸病毒也開始蠢蠢欲動。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中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陳建仲建議,熱性體質的小朋友應多吃西瓜、香瓜、哈密瓜、苦瓜、白蘿蔔、白菜等清涼食物增加抵抗力。

  陳建仲指出,腸病毒是中醫溫病疫癘的疾病,屬於風熱型感冒,主要受天氣溼熱或氣候轉變引發,症狀包括高燒不退、喉嚨腫痛、口瘡、手足皮膚起紅疹和脫皮等,如果小孩有類似症狀,應當立即就醫。陳建仲說明,腸病毒與腸胃型感冒及一般感冒不同,腸病毒為急性傳染病,發病通常來得快又急,治療上中醫會以風熱型感冒診治,希望儘速達到瀉脾清熱、解毒透疹等療效。

  陳建仲表示,如果小孩害怕中藥的味道,可以嘗試食療,如桑菊飲、薄荷茶、魚腥草茶、白茅根茶等,加一點甜菊兒童接度較高,如能搭配中藥,有助於縮短療程,減輕小孩痛苦。不管是小孩或大人都可透過中醫藥食、茶飲與運動增加抵抗力對抗病毒,例如服用粉光參、人參、黃耆、紅棗等補氣中藥來強化體質,提升人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陳建仲補充,民眾平時可觀察自己舌苔判斷是否為熱性體質,舌苔偏黃或舌頭偏乾、舌質顏色紅或是舌頭上有紅點,就屬熱性體質容易上火,在藥補食補之前,最好諮詢合格中醫師協助調養。此外,中醫提倡「治未病」,民眾可以多按壓「合谷穴」、「曲池穴」清熱袪風、養生保健。此外,中醫8段錦養生操中「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攥拳怒目增氣力」等3大動作,能促進身體呼吸道免疫與肺部功能,民眾不妨可以多加練習。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公布今(4)日新增2萬8420例本土病例,且中重症患者人數單日激增77例,寫下新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同步公布最新的COVID-19確定病例輕重症分流收治原則,除了中重症患者一律收治醫院之外,其餘無症狀、輕症的成人確診者要80歲以上才送醫院。...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6到11歲兒童已經開始接種疫苗,家長最擔心孩子打完疫苗有副作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宣布,「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也已將小於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納入追蹤監測對象,可由父母在手機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以加強兒童及青少年COVI...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民搶快篩的當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4)日召開記者會質疑,指揮中心緊急採購的22家快篩試劑廠商中,竟有資本額僅200萬的「小吃店變生醫公司」,懷疑其中有利益輸送、黑箱作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正面回應,強調快篩試劑屬於緊急採購,將以「最後交出來的東西...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單日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昨又雙破新高,眼見疫情還會更高,回應地方近來一再要求「快篩陽=確診」,否則將拖垮醫療量能,衛福部長陳時中今(4)日鬆口,針對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快篩陽性視同確診,陳時中表示,「5月中,有這個可能性」,要看行政程序和大家的意見,基本上討論已經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