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專注力、記憶力退化一定是失智症? 別被「假性失智症」嚇壞了

▲絕大部分的假性失智症都是憂鬱或焦慮情緒所引發的。(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社會高齡化,近年來國人已經越來越重視到失智症議題,不少人對於自己是否出現「專注力」與「記憶力」退化的現象,常常格外留心,但出現這些跡象真的就是失智症了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鄭勝允表示,自覺專注力或是記憶力退化的人,只有少數人真的落入了失智症的範疇,而其他大多數其實是假性失智症(Pseudo-dementia)。

什麼是假性失智症?醫師指出,假性失智症跟失智症都會有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例如記性變差、無法專心、反應遲鈍、無法完成過去可以勝任的事情。

但鄭勝允強調,失智症的致病機轉是大腦細胞的萎縮或壞死,屬於不可逆的變化,而假性失智症在改善了背後的成因之後,認知功能減退的情況是可以被逆轉、康復的。

鄭勝允指出,絕大部分的假性失智症都是憂鬱或焦慮情緒所引發的,一旦人煩心、緊張或遇到壓力時,大腦會需要分出一些腦力去試著克服這些情緒,自然而然,便無法處理需要腦筋全速運轉的事情,患者常常將這類情況形容為「腦霧」,思考沒有像以前那樣清晰,彷彿在十里霧中迷失了方向。

鄭勝允說,假性失智症主要困擾,是無法像以前一樣漂亮地完成工作,但對於一些簡單的事情,例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這些患者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治療方面,首先是要對自己有信心,告訴自己這個病一定會好,專注力與記憶力一定能獲得改善,再來可尋求醫師的協助,了解自己目前的情緒狀態,透過藥物以及非藥物的幫助解放自己的腦力,改善專注力與記憶力。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人3C用眼時數首破10小時大關 手機「嗑影音」成最大傷眼元凶

北市驗蔬果2成1農藥殘留不合格! 北農、士東市場、大潤發全上榜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連續第2天零確診,10例找不到感染源的本土個案,目前也只剩下酒店女公關案379還沒過14天觀察期,尚未結案,疫情相對全球處在低點,另一好消息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今(17)日公布先前醫護人員全面擴大監測採檢的結果,採了1千8百...

閱讀詳情 »

▲該項「全球最安全國家」排行中,台灣排第7,還在中國之後。(圖/翻攝自《Deep Knowledge Group》)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病毒毒害全球,防疫直接反映國力,現在到底哪個國家最安全呢?英國智庫《Deep Knowledge Group》最新公布一項「全球最安全國家」排行,...

閱讀詳情 »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明知接觸過確診者又有症狀,仍執意搭機回台灣?國內先後確診的案384、案393例為一對旅美30年的夫妻,2人在美國時已出現症狀,一下飛機就確診,引發罵名,也讓地檢署主動啟動調查,要查有沒有隱匿。由於類似確診個案不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67歲廖太太本身患有酒糟性皮膚炎,因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止,她不敢鬆懈,除在家休息及用餐外,出門絕對要戴上口罩,且一戴就是5、6個小時。近日她因酒糟性皮膚炎引起的臉部泛紅、刺痛及乾癢等病症,較過往嚴重,就醫診斷是長時間戴口罩,使臉部肌膚長期處於空氣不流通、悶熱的狀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