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後復健 把握6個月黃金期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調查,全台約有25萬人中風,且隨著年齡增加比例相對遞增。目前台灣醫療體系的中風照護,以急性及慢性病患為主,但復健科醫師提醒,中風和腦傷患者,在急性治療期後,應把握0-6個月黃金復健期,密集進行復健治療,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開業醫復健科診所院長曾清祥指出,急性治療期後0-6個月屬於亞急性期,這段期間極具恢復潛力,建議密集接受復健療程,每週約3-5天,一天至少3-5小時,若錯過這段黃金復健期,未來進入慢性期的復健效果恐怕事倍功半。

據調查,5成以上中風患者經復健治療後,即使移行能力增加,手部抓放的能力仍不足,造成生活困擾,然而,一些患者即使經過傳統固定式副木復健,仍會面臨「只能抓握、卡位取物,但手掌無法鬆開」的窘境,甚至不自主的捲曲姿勢,若不加以改善,恐怕一輩子成為「小叮噹手」。

開業醫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黃馨儀表示,當手指長時間無法打開,會使大腦中管控相關區域的活性減少,不利後續發展手指伸直動作,患者只能抓物品卻無法伸直手放開物品,惡性循環下,有如長時間不運動的人肌肉萎縮一樣,手掌永遠保持緊握。

她建議這類「小叮噹手」患者,可使用量身訂做的機能輔助手,練習手指各種動作,如手指手腕伸展、抓握、指握及釋放物品能力,抓取物品尺寸從大漸次縮小,以訓練細微動作;她收治的病患中,就有一名中風4年半的慢性患者,經每天1小時的機能輔助手訓練,加上30分鐘自主訓練,連續10天後,已能開始自主拿取桌上的積木或球類,十指也終於可展開平放桌面。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71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疾管署公布今年首例境外移入德國麻疹確定病例,為南部38歲外籍勞工,3月5日前往印尼,3月25日搭機返台。個案於4月1日及3日分別出現發燒、咳嗽及出疹等症狀,6日出現疑似柯氏斑及頸部淋巴結腫大,當日並至診所就醫,同日再轉至某醫院隔離就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個案於暴露期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維護和關心收容人健康,法務部自2010年起積極辦理「矯正機關菸害防制實施計畫」,設置無菸監獄、無菸工廠、女子監獄全面禁菸等措施協助收容人戒菸。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法務部再次攜手合力推動「2018戒菸就贏比賽」,透過會面時親友的親情關懷、收容人人手一張報名表及專屬的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59歲的邱姓婦人,雙眼近視度數超過一千度,造成視力逐步惡化,影響生活甚鉅,進而前往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其右眼產生黃斑前膜,左眼罹患「高度近視性黃斑部病變」,使得近視性黃斑部脈絡膜新生血管病變,雙眼視力都降至0.2以下。所幸,左眼已接受眼內抗血管新生因子抑制劑注射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居於緬甸的2歲譚小妹,雙腿燒燙傷嚴重發紅、脫皮且變形,就連要站立都相當困難,但因家庭經濟狀況困難,而無法在當地做進一步治療。幸運的是,長庚醫院醫療團剛好至緬甸義診,但因藥物有限,僅能開立抗生素及消炎軟膏,隨後經各界伸援安排,讓女童至台灣接受燒燙傷治療,目前已能看見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