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中風後手痙攣 肉毒桿菌素緩解肌張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中風後手痙攣 肉毒桿菌素緩解肌張力

肉毒桿菌素不只能用在美容微整形,也是中風患者的好幫手。注射肉毒桿菌素治療,解決因肌張力太高的疼痛與日常清潔不易的問題,使肌肉達到放鬆的效果。

55歲的謝先生為中風患者,一年多前某日突然右手拿不起牙刷,緊接著右腳無力跌倒,家人聞聲趕到只見病患跌坐在地,右側肢體無力,口齒不清。緊急送醫診斷為急性梗塞性腦中風,黃金3小時內施行「靜脈血栓溶解」注射,病患自住院期間開始到出院後,積極接受物理與職能復健,配合中醫針灸,復原到能拿輔具行走。

中風病患 每3至4位就有1人肢體痙攣

台南市立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蔡青芳表示,最讓謝先生困擾的後遺症是右側肢體痙攣,肌肉持續痙攣疼痛,右上臂夾緊困難打開,腋下清潔不易,右肘與右手腕彎曲緊繃,每當復健伸展時就疼痛不已,甚至右手握拳打不開,連剪指甲都困難。若持續生長的指甲嵌入手掌,可能造成感染發炎。因此接受局部注射肉毒桿菌素,調解神經與肌肉傳遞,改善肌張力過強,緩解肢體痙攣,配合規則物理與職能復健,及規律的中醫針灸,三合一治療下,提高復原成效。

蔡青芳醫師說明,常見的腦部或脊髓系統損傷,如梗塞型腦中風、出血型腦中風、頭部外傷、腦性麻痺、脊髓損傷等,損傷後肢體張力增強,肌肉緊繃僵硬,持續過久造成肌肉纖維化、肌腱短縮,甚至關節變形、伸展困難,這種現象稱為「痙攣」。除了局部疼痛,也造成復健困難,攣縮處不易清潔,影響生活品質。根據醫學文獻統計,中風後肢體痙攣比例約佔25%至30%。中樞神經若嚴重受損,肢體痙攣現象甚至可能在中風後1至2週就出現。

健保有條件給付 每年3次注射肉毒桿菌素

口服抗痙攣藥物雖可緩解,但有嗜睡虛弱等全身性副作用。蔡青芳醫師表示,目前年滿20歲以上,中風後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6個月以上,肢體痙攣影響日常生活,痙攣程度符合MAS 2或3級,排除臥床與手臂關節活動度已固定無法伸展。經區域級以上醫院神經內科與復健專科醫師診斷,健保局審查核准後,健保可每年給付最多注射3次。一般而言,肉毒桿菌素注射藥效可維持 3至6個月,重症肌無力患者,懷孕或哺乳婦女不可接受注射。

 

【原文章請見:中風後手痙攣 肉毒桿菌素緩解肌張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17年1月1日開始,飲用水水龍頭鉛含量不得超過0.25%,並且要打上LF(LEAD FREE)正字標記。另外2015年全臺更爆出約有3.6萬戶的自來水管為鉛製,造成的血鉛中毒事件,對此,雙北政府特別推出了免費血鉛含量檢查,經檢驗了5千多位民眾,只...

閱讀詳情 »

撰文/李晏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坐骨神經是一條位於下肢的大神經,經由臀部與大腿後側,並在膝關節的後方分為脛神經和腓總神經。而一般人俗稱的「坐骨神經痛」,即為順著坐骨神經走向延伸下來的疼痛,患者往往會有腰痛、相關部位疼痛、灼痛、鈍痛的感覺,有時候不適感甚至會延伸到小腿部位。 臺北市立...

閱讀詳情 »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日常生活裡,免不了各種小意外在身上造成傷害,例如常見的扭傷、拉傷、撞傷等等,但是你知道最正確的處理方式為何嗎?且遇到這種狀況時,到底是要先冰敷,還是熱敷?   冰敷優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不論是腳扭傷、拉傷,或...

閱讀詳情 »

張瑀庭 專欄 專業美食評論家 圖片來源/張瑀庭、shutterstock   喝好油,是一種身體內在美容的新潮流。我一直認為,食物就是最好的藥物,對於這一點我一直深信不疑。最近我身邊就有不少例子和見證。 有位上了年紀的資深美女。因為長期減肥失當,一滴油都不碰的情況下,身體不但看起...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