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風後訓練大腦要趁早 肉毒桿菌素舒緩復健手腳

中風後訓練大腦要趁早 肉毒桿菌素舒緩復健手腳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現年38歲的陳先生(化名)在6年前發生出血性腦中風,中度中風讓他癱瘓在床、肢體無力,而在復健過程中卻又因肌肉張力異常,出現嚴重的肢體痙攣。正逢盛年的陳先生雖然大受打擊,卻不屈服於命運的捉弄,他在住院期間便積極進行復健運動,連續四年持續施打肉毒桿菌素而順利地改善肢體痙攣的情況,目前陳先生的身體症狀已康復許多,手腳不再緊繃,也能完成很多細部動作,不管是生活瑣事或自行回院複診都難不倒他,成功拾回自理生活的能力。

黃金復健期不錯過 刺激大腦恢復功能

中風初期,中重症的患者會難以行動,但醫師都會建議患者要在6個月內積極復健。很多人以為中風後復健是為了訓練肢體肌肉,但亞東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莊博鈞表示,黃金復健期的關鍵是在「訓練大腦」,透過肢體動作刺激大腦受損神經細胞周圍的健康神經細胞,誘發神經細胞加強功能,把握大腦神經可塑性的機會,讓患者可以短時間內盡可能地恢復身體機能,但許多患者卻也在黃金復健期常常遇到肢體痙攣的問題,肢體痙攣會讓患部疼痛難耐、手腳無法伸展,除了增加衛生清潔的困難,嚴重的情況患者甚至會肢體變形、癱瘓在床。

肢體疼痛難復健 肉毒治療助舒緩

中風後肢體痙攣是因為大腦受損而導致,因此並沒有可以根治的方法,不過透過適當的治療,患者仍有機會順利舒展手腳、重新自理生活。針對中風後肢體痙攣,莊博鈞醫師分享目前常見的治療選擇,其中包含口服藥物、針劑藥物以及外科手術,目前施打肉毒桿菌素擺脫了口服藥物帶來的頭腦昏沉副作用,也避免了外科手術的麻醉風險,一次施打的療效可延續3-6個月,是更便利的治療選擇,且藥物成分可由身體自然代謝,持續施打可以舒緩患部緊繃的肌肉,幫助患者進行復健治療更順利,也減少照護者協助清潔患者身體的困難。

重視中風後肢體痙攣 改善復健效率

中風後的復原過程十分艱辛,而肢體痙攣則會更加重患者及家屬的負擔。因此在復健治療之外,莊博鈞醫師也建議,出現肢體痙攣的患者可同時進行藥物治療以達成整體的復原目標,更重要的是保持定期回診、持續遵從醫囑,患者仍有機會重新自理生活。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2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家長為了照顧小朋友的牙齒,會帶他們到牙科診所塗氟。塗氟能在牙齒周圍形成抗酸結構,減緩蛀牙情況。健保給付兒童塗氟間距為半年一次,一直到滿6歲為止。醫師建議,可以視孩童的牙齒狀況調整塗氟間隔。兒童牙齒塗氟抗蛀牙 1小時內別喝這個牙科診所葛蘭源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建議塗完氟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6歲男性有菸酒使用習慣,2017年初因舌部左側邊緣潰瘍經久不癒,經切片確診為鱗狀細胞癌(口腔癌),於成大醫院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病理報告顯示腫瘤有淋巴結轉移併莢膜外侵犯,因此亦接受輔助性同步化學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並定期於門診追蹤。半年後,病人左頸部再次出現腫塊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古云:「吉人自有天相」,而下巴屬於面相中的一部分,ㄧ般都會藉由下巴的形狀,來看晚年的境遇,推論人生中的禍福;其實,下巴的形狀不只是可呈現運勢,從醫學角度則是認為,若是下巴短小,還可能造成諸多疾病發生,不得不慎!1:1:1才是最完美比例 小下巴恐有這些病長庚醫院兒童牙科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很多孕婦在懷孕初期都會有孕吐,往往不知道該吃什麼,孕程中期後胃口較好時,又有一人吃兩人補的觀念,於是就大吃特吃,使得體重直線上。其實,孕婦懷孕過程中不必吃太補,也不要擔心孩子長不大;就有一名孕婦有妊娠糖尿病,整個孕期非常控制飲食,結果才增加七公斤,然而小寶寶竟然有三千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